古诗词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本讲稿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学习目标:
1了解中考古诗词鉴赏各类题型的
一般答题方法。
2规范自己做题过程中的答题语言。
本讲稿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明快清新、平淡自然、
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
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
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
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
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
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
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
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五炼字型
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
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
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
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
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
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
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
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
: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六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
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
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
——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
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
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
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
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
沧桑的悲凉之感。
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
谨记章法
理性答题
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
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 1)自然景观类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2)植物类
(3)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高洁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
古诗词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