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古诗二首
教材解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展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意思,老师对学生说得不完好的地方适当补充.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古诗.
3.精读后两句。
(1)过渡:西湖夏天的风光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答案就藏在诗的这两句中,请小朋友们轻轻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精品文档请下载)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诗,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出示西湖荷塘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4)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重点指导:“接天”就是“和天相接”的意思;“无穷”在诗中指莲叶看不到边际;“映日”的意思是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精品文档请下载)
(5)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精品文档请下载)
(6)“碧”和“红”突出色彩,比照强烈,碧荷红莲,相映成趣。“无穷”表现了绿的远阔,“别样”强调了红的明丽.(精品文档请下载)
(7)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4.体会情感.
(1)过渡:夏天的西湖真美呀!可是,同学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都写西湖的风光,也没有提到林子方,这不是文不对题吗?(精品文档请下载)
(2)同学们,你们想解开这个疑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诗人和林子方的关系,你们就会明白了.
老师朗读诗人和林子方的背景资料: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商讨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快乐,,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精品文档请下载)
(3)如今,你能说说诗人送别友人时,为什么只写西湖的美景了吗?学生交流。老师点拨并归纳:诗中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眷恋之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5.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由朗读整首诗,并练习背诵。
6.指名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4个生字:湖、莲、穷、荷.
2.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3.老师重点指导:“湖"是左右构造,在书写时注意各部分写紧凑,左部略窄;“莲”“荷”“穷”都是上下构造,上半部分稍扁,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面,下半部分稍长,需占据上半格的一部分,不要全写到田字格的下半格。(精品文档请下载)
4.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的正确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看到了夏天西湖接天莲叶的美丽风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诗中描绘的美丽风光画下来哟!(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书设计: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无穷碧
西湖美景 以景寄情
荷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认识“绝、鹂、鸣、行、含、岭、泊"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绝、含、岭、泊、吴”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这首诗。
3.理解古诗内容,感受春天的勃勃活力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过程:
一、介绍诗人,理解诗题
1.图片播放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春天的风光美吗?想一想,你学过的哪首诗是描写春天风光的?背给大家听一听。(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自由举手背诗.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过渡:春天到了,草长莺飞,,不禁吟出这首《绝句》。(板书诗题)
(精品文档请下载)
指导学生学方
15. 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