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航油悲剧的幕后导演.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航油悲剧的幕后导演
孙泽生 悲剧性的结局在一开始就已注定,但从根本上来说,陈久霖甚至中航油总公司都只是悲剧的表演者,而不是悲剧导演者
2004年12月,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更不可取。另一方面,中航油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仍以中航油总公司为其绝对控股人,事实上,作为仅以垄断经营权为经营基石的贸易企业,公司治理的监管机制反而会削弱公众对企业行政垄断预期。
由此可见,灾难的种子在这一开始就已经埋下。利用这种垄断承诺,中航油实现了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但这种融资却并非起因于本身生产能力的扩张或研发等投资的需要,而是用于获取资源,以便从事投机业务。而无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导致企业没有一个风险控制系统,这样灾难性的结果几乎是注定的。

谁是悲剧的导演者

在追究中航油事件的责任时,一大部分责任归到核心人物陈久霖的投机、专横性格,其余的责任归到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等,但从根本上来说,陈久霖甚至是中航油总公司都是个悲剧上演者,而不是悲剧导演者。
国内航油的垄断经营长久以来受到众多指责,但航油经营权的垄断并未包括完全的定价权限,航油价格仍然要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考航油成本来确定,具有相当的刚性和滞后期。
从中航油的运营来看,其高速成长期主要在1997-2001这一时期(见表1),这一时期国内航油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有研究表明中航油总公司的加价幅度在60%以上,而直接比较新加坡和国内的航油价格,能发现价格差在一倍左右,因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上市前的名称)便能够从总公司的采购授权中高速膨胀收益和利润,这一利润直接源于垄断权带来的利益重新分配,而非创造的新价值。

在新加坡公司上市变为中航油后, 2001-2003这一时期,国内外石油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税前利润增长率,也因此被新加坡证券市场寄予厚望,并受到市场追捧。
但2004年国际原油市场风云变幻,油价节节攀升,国内刚性的政府定价机制根本无法跟上市场变化。虽然中航油总公司在国内市场采取顺价销售,但价格涨幅要弱于同期国际油价涨幅,甚至出现高买低卖的“价格倒挂”情形,这对单纯依靠航油进口垄断的中航油来说是灾难性的,依赖国内外油价差异形成利润变得非常困难,又不具备领先的技术、成本优势等市场核心竞争力要素,中航油维持在新加坡证券市场上已确立的绩优公司地位和形象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势下,中航油要继续维持其利润之增长和形象,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投资方向,具备快速盈利能力的期货投机业务就成为中航油的优先选择方向,而中航油本身具有的国家信用担保和风险外部化的特征大大减弱了投机性业务的理性制约。
于是,疯狂之舞开始起跳。2003年以来,在中航油的利润结构中,进口航油采购和国际石油贸易所占比重已大大下降,相应投资回报则大幅增加,占到公司税前盈利的68%,投机性业务也开始大规模增加。
将不具备竞争能力和企业治理结构的企业推向海外上市,并以垄断权的贴现作为承诺来实现融资,这种“走出去”的思维才是中航油悲剧的幕后导演者。

滥用国家信用

事实上,中航油所持有的主要资源就是一纸政府对其行使垄断权的特许状。一旦

中航油悲剧的幕后导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司棋夸克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4-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