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容
1)确定用地形态:用地范围→合理规模
2)确定规模:既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又
确定住宅类型、户室比:安居: 60㎡以下(均)
(户型多样性) 康居:80㎡以下(均)
平均层数
3)确定规划结构(道路):不同级别的公共中心,使用和管理方便,建设与经营经济合理。
三、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规律:居民日常生活必须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接近居民;小学生上学不应跨越城市交通干道,以确保安全;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上厂班活动、应保证职工自居住地点至公交车站的距离不大于500m。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实例分析
深圳白沙岭居住区,为居住区——住宅组团二级结构
上海曲阳新村居住区,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第四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和设计要点
1、原则及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设计要点
1、整体性。对整体环境的空间轮廓、群体组合、单体造型、道路骨架、绿化种植、环境小品、整体色彩等一系列环境设计要素进行整体构思。
2、经济性。节地、节能是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考虑的方面。
3、生态性
作为城市主体的居住区的生态质量对趁势的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水绿交融的环境、“绿色”建材等已普遍得到社会的公认。
4、地方性与时代性
5、超前性与灵活性
规划设计必须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弹性,留有余地。
二、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1、住宅类型的选择
在土地有偿使用的情况下,用地的经济起主导作用。分析住宅建筑经济的主要依据是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建造价和平面利用系数、层高、长度、进深等技术参数,而用地经济的主要依据是地价和容积率。
(1)住宅层数
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从用地经济的角度来看,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如住宅数在3~5层时,每提高1层,每公顷可相应增加建筑面积1000㎡左右。6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层数越高,造价越大。
(2)长度
住宅单元拼接越长,山墙越省。%~3%。但长度不宜过长,过长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等,对抗震也不利。
(3)层高
层高每降低10cm,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 。
(1)住宅标准 :面积标准、质量标准
(2)套型和套型比
套型——指每套住房的面积的大小和居室、厅和卫生间的数量。如一室一厅、三室二厅二卫等。
套型比——指各种套型的建造比例。在确定套型比时,应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和市场的需求。
(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
(4)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特点和居民的习惯
(5)要有利于节约用地
(6)城市面貌的要求
2、住宅的规划布置
行列式布置
周边式布置
混合式布置
自由式布置
——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
优点:通风采光效果好
缺点:容易造成单调呆板,交通穿越
基本形式 前后交错 左右交错
前后左右交错 拼接 成组改变朝向
行列式布置
行列式布置
——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
优点:形成封闭的院落,安静,减少风沙,建筑密度提高
缺点:朝向多样,结构复杂增加抗震及施工难度部分房间朝向不好
单周边式 双周边式 自由周边式
周边式布置
行列式与周边式的结合,常以行列式为主,少量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布置周边布置,形成半敞开式院落。
北京垂杨柳居住区
混合式布置
混合式布置
混合式布置
返回
散立
曲线形
曲尺形
点群式
自由式布置
自由式布置
自由式布置
返回
成组成团方式
成街成坊式
整体式
——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组合成组团,作为居住区或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有规律反复使用。
——这种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有利于分期建设。
成街式—住宅沿街
第五章居住区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