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摘要:低年级是智障儿童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抓住这一黄金期,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顺利的加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今后的教育和康复做好准备,才能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健全人格。实施中将你这次能做在位置上五分钟,表现可真棒!下课老师专门为你放儿歌听。”这样经过一年的教育训练,月月基本上能懂得上课的时候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并且偶尔会与老师主动交流。
二、集体教育法,使智障儿童在集体学习和活动中形成良好习惯。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课堂教学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而养成教育又是各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为规范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如美术课上,教育孩子彩笔不能乱涂乱画;做纸工时,有的孩子将纸屑扔了一地。及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亲手把纸屑捡起送到垃圾桶里,抓住时机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
2、.行为训练,儿歌引路。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智龄明显低于实际年龄。儿歌中的道理更容易让他们明白。儿歌短小简洁明快,韵律感強、琅琅上口,而且每个儿歌都有其特定的简洁的意义,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诵读中学,在学中诵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例如:,上课铃声响时,带孩子们边拍手边念:“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马上坐好,准备上课。在课中如果发现学生坐姿不对,又可以用下面的儿歌进行诱导:(师)腰伸直,(生)手放好。(师)挺起胸,(生)抬起头,两眼向前看。
3、.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行为培养不同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单靠老师的说教,因为学生的行为表现是通过活动展现出来的,因此需要通过活动去进行教育与引导。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领悟正确的行为习惯。如“我是校园文明小明星” “小小卫生监督员” 等主题活动,融教育于活动之中。
三、生活情境训练法,
使学生知道在具体的情景中该如何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实际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教育契机,及时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点滴,作为教育训练的着眼点,更有利于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通过生活情景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智障儿童由于在生理上、心理上的缺陷,他们的注意力都很差,记忆水平很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缓慢,所以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单凭老师的说教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许多事情只有在他们亲身体验后才能得到认知,然后进行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自觉的行为。例如,“您好!” “再见”“请进”等礼貌用语,每天在具体的环境中指导、训练每个孩子。利用班会模拟其他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会礼貌用语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
2、.在生活情境训练中,要发挥榜样的率先垂范作用。
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1)伙伴的示范作用:
智障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不仅要口头表扬,适当的增加一些物质奖励,特别是食物,会引起其他同学极大的兴趣,争相模仿。
(2)教师的示范作

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