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
PCVD—世界头号猪病
2019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IPVS2019)
PCVD—世界头号猪病
我国PCV2的阳性检出率
内容提要
如何认识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0余个国家均有报道,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疾病
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之后又一免疫抑制性疾病
第二部分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造成经济损失
仔猪的高死亡率
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增加
母猪繁殖障碍,流产率和产死胎率增高
药物费用增加
PCV2感染猪群的健康水平下降
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或合并发生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
(二)间接危害:
免疫抑制,引发多种疾病
(1)相互作用关系
PCV2感染猪群,猪瘟、猪伪狂犬病的疫苗免疫受到影响,会影响猪场对猪瘟、伪狂犬病的控制
(2)与其他疾病的合并感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
猪伪狂犬病
猪瘟
猪气喘病
猪流感
猪细小病毒病
(3)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猪巴氏杆菌
猪链球菌病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o九年高热综合征的特征。
继发感染猪沙门氏菌病(2009)
免疫抑制:继发感染白色葡萄球菌(渗出性皮炎)
第三部分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临床诊断
实验室诊断
1、临床诊断
猪只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
呼吸困难、喘气、腹式呼吸
淋巴结明显的肿大(腹股沟淋巴结)
少数猪腹泻
有的猪皮肤苍白、贫血
有的猪皮肤发黄
PMS的临床诊断依据
2、实验室诊断
检测抗原
取淋巴结、肺脏、脾脏、流产、早产 胎儿胸腔液、肺脏、淋 巴结、脾脏检测PCV2
取血清检测抗体
同时作其他病原的检测
第四部分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存在的问题
控制的思路
控制方案探讨
1、存在的问题
免疫失败率高
没有有效的药物
PCV2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
难于从猪场清除,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困扰养猪生产
2、控制思路与总体原则
精细养猪
降低猪场PCV2的污染和猪群的感染率
最大限度地控制猪群的继发感染,降低猪群死亡率
3、控制方案探讨
(1)饲养方式的改变和完善
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 (All in /All out)
至少在产房和保育阶段的全进全出一定要做到
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的接触感染机会,尽可能地降低猪群的感染率
(2)精细养猪——养好猪
应尽可能地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
保持猪舍干燥,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
(3)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吃好料
营养是影响PMWS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提高猪群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给仔猪饲喂湿料或粥料
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些造成的损失
(4)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多用消毒剂)
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机率
降低PCV2的感染率
PCV2对一般的消毒剂抵抗力强,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广谱的消毒药
(5)加强免疫,预防用药,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对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进行免疫
对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
A、母猪用药
作用:抑制母猪体内的病原菌,减少或杜绝其排毒,防止污染产房和哺乳仔猪感染
药物选择
利高霉素
土霉素
支原净+土霉素(或金霉素、强力霉素)
泰乐菌素+磺胺
氟苯尼考
用药方案
(1)妊娠母猪每个月添加一次,每次连续添加7天
(2)在产前1周和产后1周添加
B、树立仔猪的保健观念
哺乳仔猪的保健
药物选择
长效土霉素制剂(得米先)
用药方案
3、7、21日龄各1针(共三针),~
仔猪的保健
继发感染重的猪场用药方案(1)+(2)
(1)速解灵:28、35、42日龄各1针(共3针),
(2)乳猪料中添加药物:支原净(50g/吨料) +土霉素或金霉素或强力霉素(150g /吨料) +阿莫西林 (300-500g /吨料)
或利高霉素(1500g/吨料)、氟苯尼考
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3周
继发感染轻的猪场可只执行方案(2)
C、育肥猪用药
转
猪圆环病毒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