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榆次四中 白雪倩
班级:初二198班 课时:第一课时 45分钟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把握作者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榆次四中 白雪倩
班级:初二198班 课时:第一课时 45分钟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位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现代文文本进展自主解读,老师需要的是为学生补充和游记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的:,感受大自然宏伟、圣洁、瑰丽的魅力;
2。把握课文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考虑;
、写景相结合的方法,体会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考虑;
2。学习本文景情相结合的方法,体会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PPT展示讲解
教学主题和策略:
景情结合的写法
分析景物描写
寻找行踪
学习景情相结合的写景方法
教学过程(环节):
环节一:导入
在地理课上,我们学过,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有谁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吗?(学生答复:青藏高原各拉丹冬)
(精品文档请下载)
没错,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一起来领略雪域高原的独特风光。
环节二:寻找游踪线索
默读课文,梳理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做好标记.
找出文中表示行踪的词语,并将其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根据找到的词语梳理作者行程,并找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答:行程:山脚安营—-驶过冰河——进入冰塔林
写作顺序:时间和旅行进程
环节三:知人论世
PPT展示作者资料。
PPT展示背景资料.
作者长期生活在西藏地区对这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7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