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文旅融合是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产物,也是近年来旅游经济或是文化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公共图书馆具有天然的文化属性,其丰富的馆藏图书和具有人文情怀的内饰结构无不彰显了文化的魅力,但是这种魅力如何发书馆的重视。公共图书馆是大量图书资料的聚集地,也是都市市民的文化中心,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特殊优势,如何开发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主要问题。文旅融合为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和公共参与水平。文旅融合增强了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趣味性,提升了读者在图书馆中阅读的获得感,增加了图书馆的对外吸引力,从而提高了大众的图书馆参与水平。文旅融合使文化中多了旅游的元素,服务的质量提升是公共参与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图书馆作为旅游景点。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传承悠久,藏书文化盛行,因此大批图书馆建筑流传下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每年大批游客前去“膜拜”,这些图书馆独立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存在,比较闻名的有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该藏书楼建于明朝中期,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之名,来源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克火,以保藏书楼安全。天一阁藏书楼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文化强国建设,大批的现代图书馆涌现,其中一些造型独特、内饰别具一格的图书馆也成了网红打卡圣地,网红图书馆应运而生,成为许多游客旅游必去景点。网红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一种时尚,多了一些时代特点。2017年对外开放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被称为“中国最美图书馆”,每年不仅吸引了大量读者,还吸引了大批旅游爱好者。
(二)图书馆嵌入旅游景区。图书馆除了直接作为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文旅服务外,还可以嵌入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景区的一部分,通过景区与图书馆的融合,让读者在风景秀丽处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如福建省图书馆创新性地与福州植物园联袂打造“清新书苑”,游客可以在自然山水间流连,寄情于古文魅力中,欣赏来自千年前的诗篇。这种景区图书馆无疑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质,也激发了游客的阅读兴趣,助力我国建设书香社会。此外,还有公共图书馆通过与民宿结合,如云和县图书馆在梯田景区的精品民宿设立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馆与旅游景区的完美融合,增加了景区的经济附加值,拓展了景区业务范围。再如馆、秦皇岛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扬州钟书阁、北京怀柔“篱苑书屋”、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创办的杂书馆及晓书馆等,都进一步树立了时尚的当代图书馆建筑刻板形象。
(三)图书馆与研学游融合。研学游,顾名思义,是研究、学习和旅游的结合,即通过图书阅读、生活体验、观摩交流等方式,让研学游的参与者在生活、旅游、学习中提高自身知识。公共图书馆与研学游的创新融合,是将图书馆作为研学游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如国家图书馆组织开展的“阅读之旅·北京中轴线”研学游活动。近年来随着国家打造文化强国的战略逐渐落地,全民创新学习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公共图书馆中掀起了研学游发展热潮,各地图书馆与中小学校、高校的合作不断加深,通过定期组织在校学生到图书馆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一些图书馆,如湖北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开展了以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