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成长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 杜成宪
改革时代呼唤教育家涌现
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教育家来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中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老师和校长在理论中大胆探究,创新教育思想、教育形
孟宪承
《大学教育》中概括“大学三理想”:“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镕,民族和社会的开展。”
对应着大学的三项任务:研究、教学、推广。
王安石
提出系统的人才(干部)培养思想:
教、养、取、任。
教: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养: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
取:察其言、观其行、试之以事;
任:任其专,久其任。
管子
理光社长大竹武雄的经营理念:“和其种田,不如植树;和其植树,不如树人。”
中国的古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孔子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自称最欣赏孔子的两句话:“有教无类”;“子不语怪、力、乱、神。”
“忠恕"之道——“道德黄金律”: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消极-底线)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积极-高标)
-—“推己及人之道”
1793年法国宪法中《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第六条:
“自由是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别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那么为自然;其准那么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那么存在于下述箴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95年法国宪法中《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义务部分第二条:
“人和公民的一切义务均来自下述铭记在所有人心中的两条原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恒施于人.”
教育家应具备的素质
1、有丰富的教育理论
从数量上说,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甚至是毕生从事;
从质量上说,是坚持探究性的工作。
马卡连柯(苏联教育家)
从1920—1935年,组建了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任斯基公社,从事少年违法者和漂泊儿童教育,撰写了《教育诗篇》《塔上旗》,提出集体主义教育理论(为了集体、通过集体、在集体中教育),成为著名教育家,被认为创始了工读教育。
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
38岁办孤儿院,收容孤儿和漂泊儿童,教以耕种、纺织,学习读写算;
之后先后办过多所学校,晚年在伊佛东学院办学达20年;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想,通过实物教学,首次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根底上;
提出教育必须顺应自然的理论,提出并理论教育和消费劳动结合的思想……
段力佩
从1950-1986年任上海育才中学校长,之后担任参谋10年,创造了“育才经历”:
50年代:“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络,因材施教”;(十六字经历)
70年代:“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
80年代:“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三自思想”)
2、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过“穷人的经济学”概念,表达他立志为中国的农民和人民群众办事的愿望;一部人类教育历史,也几乎可以称之为“穷人的教育学”,即人类教育的开展,差不多表达了一代代教育家为“穷人"可以受教育的不懈努力。
陶行知
“为了穷孩子,甘做骆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辞去大学教授,全力投入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将全家搬到乡下,、办育才学校。耗尽家产,以卖文、讲演维持学校……
晏阳初
耶鲁大学毕业,赴法民教育运动;1929年举家迁居定县从事“定县实验”,提出“给乡下佬办教育,我们先须从乡下佬学",“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曾入选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人物",1949年后长期在东南亚从事平民教育。
张载
“民吾同胞,物我和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存,吾顺事;殁,吾宁也”。
3、有独立的人格精神
拥有特立独行的人格,是教育家能从众多教育工作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独立的人格精神在教育家的成就中表现为两方面:不向权贵低头,不向权威低头.
陶行知
晓庄师范办出了社会声誉,蒋介石曾私访,陶行知并未感到受宠假设惊;
育才学校办出了社会影响,陈立夫表示可以给予经费支持,但学校须得改为国立,陶行知予以回绝。
梁漱溟
疑心晏阳初的乡村教育理论:中国农村患了四种病症-—愚、贫、弱、私,所以提出四种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认为四大病症只是症象,未及病根,病根是为何愚面益愚、贫而益贫、弱而益弱、私而益私?病根是中国农村在资本主义侵入和掠夺下,经济破产、精神
教育家的成长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