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造物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 你也
许曾无数次为之驻足留连,却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象的角度也持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①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②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③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 “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持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峻青《海滨仲夏夜》 )
请阅读并思考:文中所写的景物,作者分别通过何种感官感知?这些景物能否真实反映“海滨”“仲夏”“夜”的特点,为什么?
明确:“轻飘飘”、“凉爽” 的夜风,“柔软”、“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的沙滩是借助触觉获得的,空气中“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是用鼻子嗅到
的,“三三两两的人们” 、“缀满了星星” 的夜空是用眼睛看到的,“愉快的笑声”
是用耳朵听到的。 这些景物能真实地反映其地域、季节、时间特征。比如:海
水、沙滩等景物,以及“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都反映
了“海滨” 这个地域特征;“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 反映了“仲
夏”这个季节特征;而“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反映了“夜”这个时间特征。
由此可见,如果能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问:比较分析两句诗,同是写荷花,却又有不同的地方,请找一找。·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写景锦囊二:送你一枝神笔
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写景片段都是非常具体、 形象的。这是为什么?其中之一是,很多作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问:《荷塘月色
亲近自然(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