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doc《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当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在自己的脑海中扎下根的时候,我开始试图将自己的课堂转变为我理想中的开放的、个性的、多彩的课堂, 但在许多次的尝试中, 我发现: 相对低、中年级而言, 高年级的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教室里能自主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同学不到四分之一, 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想法, 却不愿交流, 另一半同学表现出观望、漠然的态度, 那神态让人看不见他想交流的意愿。这样寂静、沉闷的课堂,让我茫然,疑惑...... 我不知老师们是否也在这样的茫然、疑惑中努力地探寻着、摸索着-- 如何去引领学生的个体参与? 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如何去构建一个异彩纷呈的课堂? 打开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 我看到了, 原来诸多的困惑并不是我一人所有。”日本的教师也在边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 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 这一切与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是何等的相似!”在我国, ”高效课堂”“杜郎口”等教学模式正以其超强的魅力震动着我们的讲坛, 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也在这场课改的大潮中飘摇不定。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思考:教师的角色 1 、守望者。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学生学习知识的灌输者,教室维持秩序的管理者,因而, 我们的教室要么是寂静、沉闷的, 要么听到的只是学生们齐声的高呼”是”、”是”。在这里, 我们看不到个体的参与。我们常常呼喊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不是一句空话。就拿语文教学来说, 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参与, 从这种个体的参与中获悉个体差异。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一直只存在着重认知理解,轻情感体验,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发展。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思想深度等对同一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本对话,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能这样做下去,尽可能地让学生将自己所具有的不同情感、智慧、个性特点都表现出来, 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以全面提高。 2 、倾听者。回想我们的课堂,常常埋怨孩子们不接应,不愿回答。阅读《静悄悄的革命》,似乎让我找到的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 倾听。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 因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而学生能倾听源于教师的倾听。《静悄悄的革命》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 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 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 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像这样的精辟之言让人耳目一新, 发人深省! 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 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教师, 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 想着自己该说些什么话,该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要走的路上来, 该开展哪个活动, 对学生的发言没有耐心听。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