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_
本讲稿第一页,共三十七页
第一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
正向演替:就是在无强干扰的条件下能不断地自我完善,即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
动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本讲稿第九页,共三十七页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改变。
本讲稿第十页,共三十七页
第二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恢复”与“修复”的区别:“恢复”是指使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回复到接近或达到其受干扰前的状态,它是强调主体(生态系统)的一种状态。而“修复”与前者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它更强调人类对受损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改进,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指人类根据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采取某些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这个过程就称之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关于一个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的优先性:
(1)先以修复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为优先前提;
(2)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物种组成及结构。
一、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第一阶段:应该找出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和特点;
第二阶段:根据原因与特点,定制出适合的修复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灾害:病虫害、干旱、洪涝和地震等;(2)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特点有:生产力减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土壤、贮存营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
(1)封山育林:这是最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因为封山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为原生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条件,使生物群落由逆向演替向正向演替发展,使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能逐渐恢复到顶极状态。
(2)林分改造:为了促进森林的快速演替,可对受损后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群落进行林分改造,引种当地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和因受损而消失的重要生物种类,以加速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速度。
(3)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善林地环境条件来促进群落正向演替而实现。
(4)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根据生态学、业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为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是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人工设计,在一个区域或流域内建造以木本植物群落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形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以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保护和改良。
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区域的总体方案:即在一个平面上对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镶嵌结构配置,构筑以森林为主体的或森林参与的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框架;
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二、时空结构设计:在空间上,分析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物种、物种内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群落内物种间共生互利互惠、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稳定高效生态系统;在时间上,就是利用生态系统内物种生长发育的时间差别,调整物种的组成结构,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食物链设计:目标是使森林生态系统的产品得到再转化和再利用。
四、特殊生态工程的设计:主要是一些针对特殊环境条件的林业生态工程,如工矿区林业生态工程、严重退化的盐渍地等生态恢复工程。
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2.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森林的修复,需要综合考虑群落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因子,包括种子传播、竞争、捕食和随机事件,环境变化的胁迫,遗传资源的退化以及外来种的入侵等问题。
(2)在掌握本地区的生物群落演替的基础上,适应地施加人工干预能够加快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
(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以恢复森林最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为前提,并且达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数80%以上,能够维持其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能称得上符合标准的恢复。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