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医院饮食包括基本饮食,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
试验饮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来协助诊断疾病和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要素饮食:一种化学组成明确的最后服止咳糖浆。
服用强心甙药物应注意:在服用前测量病人的脉率(心率)及心律,脉率低于60 次
/min 或节律不齐,应停服并报告医生。
注射法: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人体内的方法。注射原则有: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人一针、一人一止血带、一人一棉垫;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粘稠度和刺激性。应选尖锐、坚固且直、无倒钩、型号合适的针头;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6)注射的药物应临时抽取,即时注射;
(7)注射前应排尽空气,并防止药液浪费;
(8)注药前检查回血;
(9)运用无痛注射技术: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注意配伍禁忌;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刺激性强的;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慢
常见的注射法:(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掌握注射的部位、进针的角度、深度)肌内注射法常用的部位:常用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定位法:(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 4 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
(2)“联线法”: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 处为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时应注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3)2 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采用臀中、小肌注射;
(4)长期注射者,应轮流交换注射部位;
(5)进针角度为90 °,深度为 (针梗2/3);
(6)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注意配伍禁忌。静脉注射常见失败原因有:
(1)针刺入过少;
(2)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静脉;
(3)针头刺入较深;
(4)针头刺入过深如何判断青霉素皮内试验结果?如何记录?答:注射后20min 观察结果。阴性:皮丘无改变或缩小,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局部发痒。有时
出现头晕、恶心、心慌。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结果记录:阴性用蓝色笔记录为(—)阳性用红色笔记录为(+)。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1)立即停药,就地平卧;
(2)%的盐酸肾上腺素1ml;
(3)给氧;
(4)使用抗组织胺药物;
(5)补充血容量;
(6)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7)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记录
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性反应的发生:
(1)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严密观察病人反应;
(4)青霉素应现用现配;
(5)配置试验液或稀释青霉素的生理盐水专用。
链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不同之处在: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
氯化钙,以减轻链霉素的毒性症状。
如何为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阳性病人进行脱敏注射法?
答:TAT脱敏注射法
肌内注射
4余量稀释成 1 ml 肌内注射
TAT脱敏注射时应注意多次小剂量注射药物、每隔20min注射一次、密切观察病人情
况。如出现全身反应即停药并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增加注射次数,剂量减少。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输液的目的有: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 )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3 )输入药液,治疗疾病。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如何调节输液滴数:根据病情、年龄及药液性质调节滴数,一般成人40?60
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