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理解“记"这种文言体裁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技能目的: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但它和《桃花源记》不是同一种文体,《桃花源记》“记”的是“桃花源”实地实景,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是“描绘、说明”之意,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是说明文。(精品文档请下载)
翻译略。
(五)讨论稳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六)目的检测
9、目的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的的情况)
同步练习册积累运用(一)
10、讲解点评
老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展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核舟的奇巧,并疏通了课文前两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梳理课文,积累本课的文言词汇。(精品文档请下载)
12、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翻译课文首尾两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疏理课文2———5自然段,总结归纳本课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式。
教学重难点:疏理课文2—-—5自然段,总结归纳本课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式。
教学方法:
老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激情导课:
微雕乃我国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它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核舟记》来领略王叔远的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的: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理课文2-—-5自然段.
(2)总结归纳本课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式。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翻译课文剩余部分,
(2)概括本课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3)朗读课文,划分本文构造。
4、小组探究
5、(老师)检查指导。
(三)释疑解惑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A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和“竖”相反
B、一词多义
为:①雕刻.“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有。“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①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
②树。“以致鸟兽、木石”。
曰:①叫。“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明有奇巧人”
②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①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yòu,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八分有奇”,
核舟记[41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