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备课带给我们的三点启示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确实,名师是我们广阔老师学习的典范,,还装着怎样学习知识的锦囊妙计。最重要的,他心里还装着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他把每个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有着细腻丰富情感的完好的人来对待。看到了好的教学素材,不是拿来直接就用,而是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细加思量、审慎修改,将老师的关爱、鼓励和鼓舞如丝丝春风般吹入每位学生的心坎。如此充满爱心的备课态度打造出的数学课堂,学生怎能不喜欢,教学效果又怎能不入心入脑呢?
二、备课时,别忘了“预设空间”
【资料二】我们从特级老师徐斌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起。
师:如今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翻到第78页的“想想做做",在计算时边做边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3= 7×8= 5×6= 9×2=
40×3= 70×8= 50×6=90×2=
(生汇报计算结果,投影显示答案。)
师:好,刚刚这四组题都算对的小朋友请朝老师笑一个.
(生纷纷作笑脸状。)
师:这四组题在算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都可以用口诀来算。
生:每组上下两题都想同一句口诀。
生:每组下面算式的结果都比上面的多一个0。
师:那每组下面算式的结果为什么都要多写一个0呢?
生:因为下面算式算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都是几个十了,所以要多写一个0。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会算吗?
生:会!
师:好的,下面老师出一道题,请咱们小朋友来对一道题,看哪位小朋友对得快。4×6=24,请小朋友来对一道几十乘几的。
生:4×60=240。
师:不错!还可以怎么对?
生:40×6=240。
师:很好!其他同学想对吗?
生:想!
师:请同桌一位同学照老师那样出一道题,另一位同学来对一道题,并把答案算出来,然后交换进展。
(同桌互动,师深化小组参和互动。)
【启示】一组我们认为非常普通的练习题,经过徐斌老师的精心设计,在课堂上发挥出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从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学习的过程生动活泼,洋溢着智慧的荣耀。徐老师备课时非常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多重功能,擅长捕捉时机给学生创设自主开展的空间。学生做完了题,我们一般只会订正答案了事,而徐老师抓住时机利用问题启迪学生作进一步的考虑:这四组题在算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转发过程,帮助他们从学习方法的高度优化自己的思维、,徐老师让一位同学照老师示范的那样出一道题,另一位同学来对一道题,并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同桌之间交换进展。这个环节的设计,命名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巧妙地移交给了每一个学生。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自主学习空间变得更加充裕,学习的潜能可以较为充分地释放出来,在生生互动中他们互相促进、,为的就是学生自主开展权利的进一步
启示〈摘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