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尉淑卿治疗痤疮经验.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尉淑卿治疗痤疮经验
关键词 名医经验;痤疮;尉淑卿
痤疮是一种累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俗称“青春痘”,中医谓之“粉刺”。临床皮损好发于面部,其次是胸、背和肩部,初起为丘疹,继续发展表现为炎症性红色丘疹和脓。所有处方常有白芷、丹参。白芷,《本草纲目》云:“性温气厚,行足阳明戊±,芳香上达,人手太阴肺经。肺者,庚之,戊之子也。故所主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辛以散之;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温以除之。”白芷现代研究其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目前西医研究表明痤疮是一种原发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贯穿发病的整个过程。丹参,《景岳全书》云:“心脾肝肾血分之药,所以亦能养阴定志,益气解烦,疗眼疼脚痹,通利关节,及恶疮疥癣,赤眼丹毒,排脓止痛,长肉生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丹参酮具有抗睾酮、抗炎及抑制皮脂分泌作用。而青春期痤疮与发育期雄激素中的睾酮分泌增多相关"。
冲任失调证:临床皮损常于经期及月经前后加重,常伴心烦易怒,胁肋胀痛,月经量少色暗或夹瘀块,甚或痛经,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细、弦涩或沉细。此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阴血亏虚,阴虚火旺,造成冲任失调。临床治疗以调经为主,常用方剂为丹栀逍遥散、桂枝茯苓丸合四物汤或当归六黄汤加减。 热毒瘀结证:临床面、胸、背部可见大量脓疱、结节、瘢痕、囊肿。患者常诉局部灼热疼痛,烦躁,满闷,易怒。该证型治疗非长期坚持不可有效,且中西医治疗,及内外同治见效更快。中医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舒肝解郁,和胃降浊,逍遥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推动气机的有序运动;第二阶段: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桃红四物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常加诸如穿山甲、蜈蚣、全蝎、地龙1种或2种药物圆,通络除痹,软化瘢痕和结节。第三阶段:养血活血,行气散瘀,四物汤、保和丸合四逆散或升降散加减,通常加凌霄花、玫瑰花等花类药材散瘀,淡化瘢痕。通常在每个阶段,详细询问主诉不适症状,局部或整体辨证风、寒、湿、热、痰、郁、瘀、虚、实,每次就诊不适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病案举例
患者,女,22岁,2018年1月24日就诊。患者面部痤疮3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3年前,唇周、下颌部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熬夜及过食辛辣后加重,未予治疗,现两颊出现密集丘疹,疹色红,白头粉刺,有少量囊肿,时有痒痛,伴纳后腹胀,口干喜饮,口臭,大便黏滞不爽。月经先后无定期,色暗,质稠,偶有痛经。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滑。诊断:痤疮,辨证:湿热蕴结证。治疗分阶段,第一阶段:先抓主要矛盾,两颊新证,按照痤疮分布部位,病位在肝、肺、脾、肾。主诉中焦症状明显,中焦湿热蕴结,先治脾胃,清热利湿,升清降浊,治疗采用平胃散和升降散加减。方药组成:苍术12g,白术12g,厚朴12g,陈皮12g,蝉蜕9g,姜黄12g,桔梗12g,白芷12g,丹参12g,法半夏12g,焦三仙各30g,砂仁6g,炒薏苡仁12g,蔻仁12g,黄芩12g,黄连6g,桑白皮12g。7剂后,患者诉纳后腹胀及大便黏滞不爽症状改善明显,痤疮痒痛症状消失。效不更方,二诊10剂,未添新症,余症皆减。期间月经周期继续服药未有不适。月经色、质、量未有改善。脾胃功能改善之后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女子后天“肝”为本,

尉淑卿治疗痤疮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雪雁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