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中学 2007 年1月考高三语文试题 2007-1-2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Ⅰ卷(30 分)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号 háo号. 令号. 称号. 丧号. 啕大哭 B .校 jiào校. 对校. 勘校. 场犯而不校. C .数 shǔ数. 说数. 伏数. 落数. 见不鲜 D .落 luò落. 色落. 价落. 榜落. 落大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惊魂甫定流言斐语溘然长逝宛然 B .斩钉截铁芸芸众生震聋发聩荟萃 C .烟消云散循序渐进言简意赅疮疤 D .老态龙钟妍媸毕露根深蒂固撕杀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家伙办事毫发不爽.... ,小气极了,你指望他帮助你,门儿也没有。 B .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 了。 C .美国政府在伊拉克的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 .昆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首批“代表作”,是实至名归.... ,当之无愧。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有关部门对侵权问题严重的几十家企业的调查显示, 这些企业每年的获利应达十几亿元。 B. 因策划实施美国驻东非大使馆而被通缉的阿布纳斯近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落网, 现被关押在当地一所监狱里。 C. 在这一次抢险救灾中, 战士们个个奋不顾身, 冲锋在前。大家虽然有点累, 但保护了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D. 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 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你要去过你想过的生活。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对科学活动的理解, 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 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 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同样, 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 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认为, 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 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 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 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甚至有些科学家也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 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 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未必了解。因此, 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 也包括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 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 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 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 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 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 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 或者把它当作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 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 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 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存在着难与易的关系,树立科学精神是科学学习的最高要求。 B. 科学精神不能用归纳的方法分成若干条目,它体现在科学知识、方法和活动之中。 C. 科学精神不迷信科学本身,因为科学本身也会有失误,并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D. 科学精神中包含着社会正义和良知,纳粹毒气专家的例子证明:欠缺科学精神就会丧失正义感和良知。 6.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把科学和技术联系起来,就是人们所说的科技,它缩小了科学的内涵和意义。 B.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相互沟通,相互依存。 C. 科学愈发达,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就愈多。 D. 科学普及不仅不
江苏省高邮中学2007年1月考高三语文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