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4、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三)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四)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最基本的矛盾
(五)社会基本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5、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改变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学习、交往方式的变化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6、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认识。
3.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书155页
第五章
重要知识点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