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诗歌意境.
2、体会两首词的寓意,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诗歌意境.
2、体会两首词的寓意,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比较阅读。
2、总结词篇中梅花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词篇中所表现的精神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师生讨论 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资料准备:
1、搜集有关梅花的资料。(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梅花图片、音乐等等)
2、师生查阅陆游身世和写作背景,和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二、老师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背诵“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资料,介绍感受。
3、请学生总结梅花这一千古以来人们反复赞颂的形象的特点:
要点拨:凌寒开放 坚贞不屈 美丽孤独等等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是如何描写梅花的.(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朗读体会:
1、分别请学生朗读毛主席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2、请学生讨论陆游词的所表达含义,可以分组分句解决。
四、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1、对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要点点拨: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2)这些词表现了梅花什么品质?
(3)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吗?从那句话看出来的?
(4)请写一段话,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你对本词的理解.
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
老师示范: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它不想去争艳夺宠,听凭百花的妒忌和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贞不屈的品格。
2、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可以让学生根据对陆游词的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五、请同学们比较两首词的不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化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才能。)
要点点拨:毛主席的词感情基调是乐观的、豪放的,,一个是听凭百花的妒忌和排斥.
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主席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让学生拿出准备的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材料,交流讨论,老师明确)
1961年的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立的
《卜算子 咏梅》[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