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游记》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游记的根本知识;
2、掌握写游记的一般要求。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近年来,随着生活程度的进步,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时机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学写游记》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游记的根本知识;
2、掌握写游记的一般要求。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近年来,随着生活程度的进步,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时机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写成游记,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二)、什么是游记呢?游记仅仅是写一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么?
明确: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但凡阅读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和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
(三)、合作探究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包括我们第三单元学过的《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这些文章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引用人文胜迹,来抒发作者的情思。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这四篇游记是如何写作的?
课文
写作顺序
抒发的情感
《壶口瀑布》
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时间)
描写黄河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草坝子—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此地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游踪)
表达了“我”对自然雄奇伟力的赞美.
《桃花源记》
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分开桃源—再寻桃源(游踪)
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美妙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踪)
抒发作者被贬后的凄清孤寂的心境.
(四)、分析以下句子写景的手法:
1、“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在漂上来时,。”
-—《壶口瀑布》
(明确:多感官写景、运用拟人的修辞、引用当地人的话、写景后抒发自己的感受)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和游者相乐。”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明确:动静结合、细节刻画、情景交融)
3、文中还有没有其它的写游记的手法,是举例说明。
明确:详略得当、运用多种修辞、引用神话传说、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写游记的技巧,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明确:,游览过程要清楚;
详略要清楚,重点要突出;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情景交融;
围绕主线,适当丰富内涵。
《学写游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