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智能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我国靠低成本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 必须抓住智能制造提供的历史机遇, 政府要进行中长期规划, 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 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积极培养技术人才。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在广东美的集团, 两个机器人焊接电子产品相当于现有10名熟练工的效率, 而且不论寒暑, 不分昼夜, 不计报酬, 毫无怨言, 只要不停电, 工作一直干, 深得管理层的青睐。在"机器换人";浪潮的推动下, 中国已经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报道, 全国各地正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操作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正在运作的机器人总量的9%左右, 而2015年国内市场的工业机器人突破历史高位, 达到了75000台。在销售上, 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机器人产业更是节节攀升。数据显示, 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超过20000台, 同比增长40%左右。根据国家有关部分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远景发展规划, 到2020年, 中国将初步形成基本完善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 培育3-5家龙头企业, 在此基础上迅速形成10个左右的产业集群, 扩大配套产品和服务体系, 迅速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广东机器人产业近年也迎来井喷式增长, 东莞的机器人企业已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超过两百家, 2016年产值估计超过500亿, 进一步巩固了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全球制造基地的地位。
3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加强政府的规划和扶持作用。
2015年7月底出台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5-2025年) 》提出, 到2017年, 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达600亿元, 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到2020年, 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4000亿元;到2025年, 全省制造业要以智能化制造为标志, 基本建成制造强省。为了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 政府采取财政引导作为政策的切入口, 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 利用市场化机制对使用或研发机器人的企业形成帮扶。从2014年起, 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 连续7年对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进行资助;佛山对认定为国内首台 (套) 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一次性最高给予100万元, 省内首台 (套) 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50万元奖励;东莞则提出设立专项资金, 最高达60万元, 奖励销售本土机械产品的贸易公司。广东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研发活动, 取得研发成果后, 可自主决定采取技术入股方式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活动, 其受益比例不低于50%, 以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技术创新, 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在机器人的生产中, 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大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 占机器人生产成本比重最大, 开发难度巨大, 需要投入的资本最多。目前的技术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 可能只剩下系统集成, 所以大多数国产企业更愿意选择系统集成入手, 因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所需资本相对较少, 而且技术相对成熟, 风险较小。目前我国控制器、精密减速机、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 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
浅论智能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