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浮士德》个人读后感三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浮士德》个人读后感三篇
《浮士德》的主子公浮士德是一种踊跃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究者的形象。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浮士德》个人读,我们认为浮士德的活动可以被划分,现实可以被分割和组合,但歌德要表达的思想应当是统一的,浮士德形象应当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符合歌德对人的看法的。他曾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实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需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需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假如我们仍旧说,浮士德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应当说,这只说出了浮士德形象的象征意义。其原来意义,即对完备人性、志向人格的追求,假如回到《浮士德》本文的话,将会更为清楚地展示出来










  浮士德出场时是一位老博士,他已精通了当时的哲学、法学、医学和神学四大学科。学识渊博,声望在全部的博士、硕士、法律家和教士之上可谓功成名就,炫世耀人。老博士应留神满足足。可事实恰恰相反,浮士德出场,时值深夜,他中宵倚案、苦恼齐天。他不是对家庭不幸和自然灾祸的苦恼,他的苦恼是他灵魂苦痛的外显。精神劳动这一生存方式的种种缺憾造成了学人理性兴旺,而感性生活贫乏,使学人遭遇了全面人性被片面化的苦痛。浮士德的诸多苦痛是从事精神劳动的人与生俱来的,是学问分子普遍存在的,不能超脱的深层苦难。浮士德的苦痛与追求,常有精神劳动者的普遍特征,甚至扩展为即使对全人类也具有普遍意义。难怪郭沫假设先生慧眼独具,称《浮士德》是一部关于人类灵魂的历史。
  《浮士德》个人读后感3
  第一部1773年起先写,1808年出版;其次部1832年临死前才完成,死后才出版。中间跨越六十年,花费其毕生心血。
  《浮士德》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本书,花了我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仅读了个也许。
  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是宏大诗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主子公浮士德是16世纪德国历史书和民间传闻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术、炼金术。歌德在《浮士德》中,依据这个民间故事胜利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呈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开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两重性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兼有神性和魔性。他假设不断地追求学问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志向,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假如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

《浮士德》个人读后感三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森森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