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解题技巧指导
科学探究是《科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 题既能有效地考核考生对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考生的科学 素养和学习能力,因而科学探究题常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如在“光合 作用与光的关系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遮光组是进行了实验处理,曝 光组是自然状态,所以遮光组为实验组;又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中,甲组饲喂 甲状腺激素,乙组不饲喂药剂,甲组是进行了实验处理,乙组为自然状态,所以甲组谁 是实验组。结论得出要建立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结论不是模棱两可。科学解释就是利 用到科学原理等知识去解决科学探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再次要会设计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和对探究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 议。实验设计要求同学们对实验对象的性质、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都比较熟 悉;还要考虑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因素,所以在设计时要根据 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主要从原理 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与廉价、操作是否简单(即 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是否有实验误差、方案是否有新创意、 安全性是否好等方面来评述。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再结合题意来提 出符合要求的建议。
解答科学探究题归根到底还是要求考生掌握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于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教社的彭前程老师在给我们这些参加宁波中学高级后访问学者活动的高级和中青 年教师的讲座中介绍了探究学习的背景;提到探究学习的本质探究者通过自身主动参与,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举例说明了 中外探究教学策略及模式;最后展示了美分表,探讨了 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机制。我作为一名初中科学教师,虽然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努力理解新 课程理念,在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不少的探索。但听了彭老师的讲座, 还是感觉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眼界,了解了美国和日本的探究课堂,并且引发了我更 多的思考。
问题一:如何质疑自己潜在的思想认识?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可我们的学生却很难对现有的事实进行深入思 考、或是进行批判,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 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比如有的父母会告诉孩子:女孩玩洋娃娃, 男孩玩小汽车。这样的谈话就会给孩子一个片面的认识。如果父母未能实践对批判能力 的培养,未能纠正一些偏见和歪曲的陈述,那么儿童的文化素质就只能得到部分的发展。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讲授某个问题或是某个仪器的名称的时 候,经常会有学生提出:“我们小学老师讲的跟您不一样”。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 会一直沿用小学时的说法,而不接受新的。也许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就已经形成 一种习惯——服从老师,服从课本。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以及中小学实验室的限制,科学 教学经常采用讲授-渗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由专家所生产的信息,许多课堂教学和科学 实验课,不是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调查、思考和解释,而是注重内容和技巧的学习。学 生的成功取决于能否提炼脱离具体情景的事实,以及能否在实验室重复人们已经明了的 结果。例如我在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发现了实验得到的水 的沸点与书本中所写的ioo°c不一致,但是很少有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当这些提问的学生 得到我的解释后也就不再深入思考,更不用说会有学生质疑教师的解释或是书本的数据 了。又如在进行“高分子化合物”一节的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举例生 活中的塑料产品,以及它们的特性。学生能举出一些例子,如饮料瓶、塑料脸盆等。但 是学生对这些塑料的特性的认识,比如:可燃性、热塑性等,基本来自书本或教材,很 少有学生有兴趣亲自去体验,更不用说能在体验中发现新的问题了。
我想,要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对自己潜在的思想认识提出质疑。但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会将需要探究的问题告诉学生,请他们围绕这一 系列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实际上,真正认真去思考去探索这些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 他们会去搜索足够的信息,掌握足够的信息,从而质疑现有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学生他 们的许多观点都是受他人影响而形成的,也就是人云亦云。我想也许给这些“人云亦云” 的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或是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考试的压力,或是我们教 师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他们也许会有兴趣静下心来真正地去思考一些问题。
问题二:如何在探究过程中
初中科学解题技巧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