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 美洲板口线虫〔钩虫〕
教学目标:
、生活史、致病作用。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 美洲板口线虫〔钩虫〕
教学目标:
、生活史、致病作用。
。
。
教学重点:
钩虫卵、生活史特点、致病作用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兴旺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二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钩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有9亿之多。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
钩虫〔hookworm〕 简介
一、形态
1 成虫〔Adult 〕:约1cm,肉红色,死后为
灰白色。其前端较细,有一口囊。
腺体: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咽腺3对,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胶原酶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
两种钩虫成虫体形比较
两种钩虫成虫鉴别:
鉴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1、体形 “C〞形 “S〞形
2、口囊 两对钩齿 一对板齿
3、交合伞 圆形 扁圆形
4、背辐肋 远端分支,每支分3小支 基局部支,每支分2小支
5、交合刺 两刺末端分开 两刺合拢
美洲钩虫口囊
美洲钩虫外形
十二指肠钩虫外形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犬钩虫口囊
两种钩虫成虫的口囊区别
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钩虫交合伞、刺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① 头腺
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
阻止宿主肠壁伤口血液凝固,有利
于钩虫的 吸血。
② 咽腺
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和胶
原酶,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
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
附着。
③排泄腺
钩虫
2.虫卵
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56~76×35~40m,卵壳薄,内含有4~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或卵内细胞可分裂为多个,成为桑椹期,甚至发育为幼虫期。
虫卵口诀:钩虫卵长椭圆, 无色透明暗光看;
卵壳很薄象条线,四个细胞在里面。
3、幼虫:
1〕杆状蚴:前端钝圆后端尖细,有口孔
2〕丝状蚴〔感染期蚴〕:
口孔封闭
2. 幼虫
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
蚴两个阶段。
杆状蚴
丝状蚴
2 二、生活史
成虫〔人小肠〕→虫卵随粪排出 ,体外发育、
〔24H〕 孵出幼虫 ,〔48H〕第一期杆状蚴、蜕皮→
5-6天 第二期杆状蚴,蜕皮→丝状蚴,口孔封闭,
感染期蚴接触皮肤,钻入人体 ,入血,到右心 ,→
经肺,肺泡 ,支气管,咽→胃→小肠→成虫。
1〕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2〕感染阶段→
丝状蚴
3〕感染方式→
经皮肤粘膜
4〕具有移行现象
皮肤粘膜→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三、致病
〔一〕幼虫致病
1、钩蚴性皮炎〔对皮肤损伤〕:
好发部位: 手、足背指趾间
烧灼、奇痒感——丘疹——水疱
疹——脓疱——结痂、脱皮、自愈
钩蚴性皮炎
2、对肺损伤:
钩蚴性肺炎、钩蚴性哮喘
〔二〕成虫致病作用
1、贫血 : 本身吸血、边吸血边排血
1〕原因 分泌抗凝血物质,延长凝血时
最新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