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故事分享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道教传说
“中元节”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天官神主赐福,生于正月十名。
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
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白露养生从争“蜂”吃“醋”开始
白露时节秋燥耗人津液,因而此时的养生要预防秋燥。秋天早晚气温低,加上空气干燥,燥邪伤肺,容易让人有咽干、干咳等症状。因此,在秋季润肺降燥将是饮食养生不变的重点。
在饮食上,由于秋季肺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还应少食辛味食物。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
基于“少辛多酸、润肺降燥”的原则,白露时节可适当食用蜂蜜和醋。据介绍,蜂蜜甘缓和中、润肺止咳、润肤美容,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此时食用为最佳时期;而醋又被称为苦酒,自古以来就是一味重要的中药。中医认为酸入肝,肝主血。醋味酸,专入肝经,能增强药物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活血化淤、疏肝解郁、散淤止痛,同时起到解腻的作用。
在食物的搭配方面,周冬青建议,蜂蜜可与牛奶,黑芝麻,核桃,藕,百合等搭配,由于都属滋阴润燥类食物,能协同作用,但不宜与豆腐,李子,大葱,孜然等同食;醋则适宜与花生,黄豆,冰糖,洋葱,鸡蛋等搭配,不宜与牛奶及羊肉等热性食物同食。然而,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蜂蜜;而醋的酸味能刺激胃,有胃溃疡、反流性胃炎等患者不宜。
白露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推荐二:《中元节是哪一天有鬼出来吗》】
中元节真的会有鬼出来吗
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从民俗的角度来讲,“鬼”其实就是过世的祖先,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买好祭品,在家供奉祖先,有些人相信祖先拿到祭品之后会保佑他们这一年平安顺遂,有些人则不相信,所以中元节到底有没有鬼出来,其实还是要看自己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鬼。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
中元节的来历故事分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