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固肖古人 尤能变古人
尚丽娟 摘 要:林纾是活跃在清末民初北京画坛的重要传统画家。在当时一部分艺术家倡导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历史语境下,林纾的山水画坚守传统,进行了大量的“仿古”艺术实践,并提出了“法律需尊古人”的“仿古作便成为了林纾为传统文化辩驳并表现自身尚古与厚古态度的一种含蓄方式。
2 林纾仿古山水画中的“肖古”观念
“肖古”,从字面上理解即是要像古人。在对待古人的问题上,不同的山水画家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种是“脱古”,强调绘画要表现自然,表现“我”,主张抒发自己的襟怀肺腑,彰显自己的面貌,处处有我,而不是将就古人;一种是“泥古”,即固守于古人的规范与程式,或某家某派的经典范式,主张以古为尊;一种是“拟古”,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进行创作,或拟其笔墨,或拟其题材,或拟其意象。林纾的“肖古”不同于上述几种态度,它更重视丘壑经营中古人的“法理”,而非内容、风格,或某家某派的笔墨范式。
对古人丘壑“迹”的模仿
林纾的“肖古”首先强调对古人绘画“迹”的模仿。林纾在《春觉斋论画》中指出:“古人遗法具在,不从摹写入手,何以为范。”并说,“作画师古人,不能不求其似”。林纾一方面侧重从对古人所遗留“迹”的临摹中了解作画的规范,另一方面强调模仿古人绘画要逼肖,只有在可见的“迹”中模仿至惟妙惟肖才能不使自己在创作中陷入夜行无烛的窘境。 但是,林纾同时又反对在仿古上一点一画式的丝毫毕现,林纾说:“临摹古人,若一点一画皆与真本无二,究何用处?此不谓之临摹,但云写真足矣。”模仿古人绘画往往容易局限于“貌”,继而出现板、滞的问题,虽然在视觉上像古人,但更多的是对古人丘壑的一种复制,而非创造。因而林纾的“肖古”主张在“迹”的模仿中要重视神似而非貌似。要能够拣古人经营丘壑的精神专注之处,揣摩古人的用心,进而达到与古人同鼻孔出气的境界。
“肖古”中“古”的内涵
林纾的“肖古”主张像古人,但这里的“古”更多是一种法理,而非形式或风格,更不是某家某派。在仿古方面,林纾主张放弃董其昌“南北宗论”以来所形成的门户之见。在其画学笔记《春觉斋论画》中,林纾曾将李思训与吴道子、郭忠恕并提,指出李将军的瑰丽堂皇与吴、郭的淳朴野逸犹如秋菊与春兰,各有各自之美,不能因抬高后者而贬低前者。从这里可以看出,林纾在仿古的观念上已经跳出了传统文人画的窠臼,而是侧重兼容并蓄。即使是在对待传统文人山水画方面,林纾也主张不要局限于某家某派,林纾以吴门与娄东的例子指出,二者风格虽不相似,但都出自于董源,只是祖述相同,而涂辙稍异,不必在仿古上有蝇蛆之喧闹。
另外,林纾在《春觉斋论画》中明确提出“法律需尊古人”的仿古主張。“法律需尊古人”是林纾“肖古”的核心,这里的“法律”主要是指南北朝时期谢赫的“六法”论。林纾认为“六法”是古人所遗无尽之灯,比之古人具体的笔墨、风格更为重要,只要符合“六法”即是做到了“肖古”,否则即使极力摹古,也只能是优孟衣冠,虽像孙叔敖,终无实用,因而不必拘泥于古人丘壑之“迹”。从中可以看出,林纾在山水画上的仿古思想超越了具体的风格与形式,而是蕴含了对古人经营丘壑“法理”上的追求。
3 林纾仿古山水画中的“变古”观念
“肖古”与“变古”是林纾山水画仿古思想的一体两面,林纾认为“画固
画固肖古人 尤能变古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