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
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 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
一种建筑。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
硬山式建筑中都称为“连机”。他们与檩木配套成对,檩木是设在架梁之上,枋子是设在架
梁之下。而在《营造法式》中对排架柱的连接,是用称为“由额”的枋子,将各排架之间的柱子连接起来。
垫板:因为檩木和枋子分别安装在梁的上下,檩枋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隙,这个空隙就由垫板来填补,以形成一个整观效果。一般将檩、垫、枋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为“檩三件”做法。
5、屋面基层
屋面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它由椽子、望板、飞椽、连檐、瓦口等构件所组
成。
椽子:它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在小式建筑中多为方形断面 ,在大式建筑和园林建筑中,常用圆形断面。由于屋面每步架的举度不同,从脊檩到檐檩
需分成几段安装,在脊步架的椽子称为“脑椽”,在檐步架的椽子称为“檐椽”,在脊步和檐步之间的椽子都称为“花架椽”。
望板:钉铺在椽子上面的木板层,作为屋面泥灰背、苫背的挡搁板。
飞椽:它是安装在檐口部位望板之上的椽子,与檐椽相对布置,较檐椽挑出更远。它是作为抬高檐口,减缓屋坡陡势的构件。
连檐:它是固定檐椽头和飞椽头的连接横木。连接檐椽的称为“小连檐” ,一般为扁方形断面。连接飞椽的称为“大连檐”,多为直三角形断面。参看图 (a)所示。
(5)瓦口:安装在大连檐之上,用来承托檐口瓦件的构件。它根据所采用的板瓦或筒瓦不
同而做成不同的弧形面。
二、悬山式建筑木构架
悬山式建筑是在硬山式建筑的基础上, 加以适当改进而成。 改进的部位主要有以下三个:
两端山墙的山尖部位,不是与屋面封闭相交,而是屋盖悬挑出山墙以外,即为“悬山”
式。
屋顶的屋脊部位,除两坡正交 (即为尖角 )成屋脊形式外,还有卷棚 (即圆弧顶 )过陇脊
形式。
屋檩数除硬山建筑的五 ~七檩外,还可做成四檩、六檩的卷棚形式,并且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其常用剖面形式的构架图如图 1-3 所示。
图 1-3 悬山常见构架简图
1、悬山柱子构件
因为悬山式建筑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故构架中只有檐柱和中柱。中柱是将山柱移动一
下位置而成。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2、悬山横梁构件
由于没有了金柱,所以也就没有了抱头梁和穿插枋。但当采用卷棚式屋顶时,应取消三
架梁和脊瓜柱,改用月梁直接承托两根脊檩,如图 1-3 中卷棚形式所示。其他与硬山建筑所
述相同。
3、悬山檩木
悬山式建筑的所有檩木,都是从山尖墙向外悬挑出去一个距离,悬挑距离的大小,宋代
没有严格规定,一般约为五六椽至七八椽。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稳定: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四椽四当,如图 1-4 所示。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的距离等于上檐出。
另外,在悬挑檩木的下面应设置安放“燕尾枋”,此燕尾枋实则是室内檩下垫板的延续。燕尾
枋下面是枋子的箍
头。在檩木的端头
加钉博风板,这是
悬山建筑的主要特
点,如图 1-4 所示。
图 1-4 悬山建筑木构架
4、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
这两部分的构件与硬山式建筑完全相同。
三、庑殿式建筑木构架
庑殿建筑是一个具有四面坡、五条脊的屋面,故又称“四阿殿” 、“五脊殿,”它在中国古建筑中是享有封建等级社会型制最高的建筑。根据屋檐的层数分有单檐和重檐两大形式。它的木
构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正身部分、山面及其转角部分。
单檐庑殿正身部分构架与硬山建筑正身相同,重檐庑殿正身部分只需加高金柱,并在重檐檐步架勿端施立童柱和横向承椽枋、围脊枋和围脊板等连接件,其他同单檐一样。
庑殿山面及其转角部分是庑殿建筑的主要特色,现以单檐无廊庑殿为例,将这部分的组成构件分述如下,见图 1-5 所示。
图 1-5 庑殿木构架
1、山面柱子构件
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柱子,一般有正身檐柱、角檐柱、交金瓜和雷公柱等。
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