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原则
蔡 蔚
第一页,共二十页。
其本,是中医护理学的主导思想,故必须
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和护理。分正治、正护法
和反治、反护法。
正治和正护:是采用与病变本质相反的药物或措施来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方法。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一致的病症。
反治、反护法:采用与病变假象一致的药物来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方法。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症。
第六页,共二十页。
施护求本
正治与正护法
实性疾病表现实象,用攻逐泄实药治疗及攻下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热则寒之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寒邪致病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或取温热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虚性病症表现虚侯,用补益药治疗及补益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寒者热之
热邪所致热象,用寒凉药治疗或取寒凉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第七页,共二十页。
施护求本: 反治和反护法
反治与反护法
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及用通护法护理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的方法
通因通用
寒因寒用
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热因热用
用寒性药物治疗及用寒护法护理具有假寒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用补益药物治疗及用补益法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的虚证方法
塞因塞用
第八页,共二十页。
第三节 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的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本是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标是现象,是事物的次要矛盾。
第九页,共二十页。
一、急则治标
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
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
如:大出血病人,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出血,均应采取应急措施,先止血(治标)再治其本。
第十页,共二十页。
二、缓则治本
标证不急或标证经处理后已缓解的情况针对疾病本质,从而解除疾病症候的治疗原则。
如:用滋阴润肺法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咳嗽。用补气法治疗气虚自汗等。
第十一页,共二十页。
三、标本兼治
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的情况下采用的标本同治的原则。包括: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治标为主,兼以扶正两种方法。
第十二页,共二十页。
扶正祛邪
一、扶正祛邪的含义
1、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和康复能力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
主要适用于虚证——虚则补之
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针灸、推拿、气功、食养、体育锻炼、精神调摄
第十三页,共二十页。
扶正祛邪
2、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
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
发汗、涌吐、攻下、消食、祛痰、活血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1、攻补应用合理,即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2、掌握虚实的主次关系,决定攻补的先后与轻重缓急
3、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扶正与祛邪的 关系
扶正是为了祛邪,使疾病早日痊愈,祛邪是为了扶正,消取致病因数对机体正气的损伤,因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第五节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一、同病异治
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的不同,或疾病所取得阶段不同,或病人体质差异,故反应出的症候也不同,因而采用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如感冒可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风湿等不同的症候,而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祛湿解表等不同的治法和护理方法。
第十六页,共二十页。
第五节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二、 异病同治
含义:某些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和症候,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不同的病变,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故可用补中益气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第十七页,共二十页。
第六节 因时、因地、因人施护
一、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法。
二、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来制定适宜的治法与护理方法。
三、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护法。
第十八页,共二十页。
Thank You!
第十九页,共二十页。
内容总结
中医护理原则。反治、反护法:采用与病变假象一致的药物来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方法。虚性病症表现虚侯,用补益药治疗及补益护理法
中医护理原则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