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 泻
一·概述
(一)·定义:泄泻是由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脾失健运,引起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
第一页,共二十四页。
赤。查: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濡细。腹平软,脐腹压痛,肠鸣音稍活跃,8-9次/分。大便常规:WBC(2-3),粘液(+),脂肪球(+),血分析正常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寒湿内盛
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兼证: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若兼外感风寒,
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苔薄白,脉浮。
证机概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治法:散寒化湿。
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5、常用药:
藿香-----辛温散寒,芳香化浊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
半夏、陈皮------理气祛湿,和中止呕
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
紫苏、白芷、桔梗-----解表散寒,疏利气机
6、加减:
若表寒重者,可加荆芥、防风、疏风散寒;
若湿邪偏重腹满胀鸣,小便不利,用胃苓汤健脾行气祛湿
若寒邪偏,腹痛食少,可用理中丸以温中祛寒、补益脾胃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湿热伤中
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
兼症: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互结,损伤脾胃,传化失常。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常用药:
葛根——解肌清热,煨用且能升清止泻
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甘草——甘缓和中
车前草、苦参——清热除湿、利水止泻
加减:
若有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者,加用银花、连翘、薄荷疏风清热;
若挟食滞者,加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导滞;
若湿邪偏重者,加茯苓、猪苓、泽泻健脾祛湿;
若在夏暑之间,症见发热头重、烦渴自汗,
小便短赤,脉濡数,可用新加香薷饮合
六一散表里同治,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中医内科泄泻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