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220例分析.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220例分析
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是由祖国中医传统结扎疗法发展而来, 其是通过特制的自动痔疮套扎器在齿状线上方1~3 cm的适当位置将特制的胶圈套扎于痔的基底部和痔上黏膜, 通过胶圈的紧缩、绞勒阻断痔的血供, 使物保持大便通畅;便后肛门坐浴和肛门纳栓,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标准参考文献【2】)、手术时间、疗程、胶圈脱落时间、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等。
  
  2、结果
  
  本组220例患者均治愈。手术时间10~25 min, 平均手术时间16 min;疗程5~9 d, ~7 d脱落。术后当日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坠胀和疼痛感, 大部分患者可以忍受, 次日可缓解, 27例患者需口服止痛药;术后排尿困难22例, 需导尿者9例;术后大出血2例, 在肛窥镜下重新套扎止血或用可吸收线"8";字缝合止血;术后肛缘水肿5例, 经中药坐浴等治疗后好转;无胶圈滑脱、直肠狭窄、血栓性外痔、溃疡形成、盆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 均无复发。
  
  3、讨论
  
  自动痔疮套扎术属于吸引式套扎法, 通过套扎器, 在齿状线上方的适当位置将痔核基底部和痔核上方一定量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组织套扎, 阻断内痔的血供或减少静脉倒流, 减少痔的充血肥大或血流瘀滞, 使痔缺血、萎缩、脱落, , 肛垫上提;另外, 套扎后局部产生炎症反应, 纤维化增生, 瘢痕形成, 促使黏膜、黏膜下层与浅肌层粘连, 将已经下移的肛垫上提固定在较高位置, , 可使组织球明显胀大, 胶圈套扎得更紧, 滑脱的可能性就很小, 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同时消痔灵注射液可加速痔核组织和痔上黏膜组织的萎缩、脱落、粘连、固定作用, 使疗效大大提高.
  
  自动痔套扎术的适应证为各度内痔(Ⅰ~Ⅲ度效果最好), 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直肠黏膜内脱垂, 对经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或其他疗法治疗后痔核或肛垫回缩不全者(可采用本法作为补充治疗), 直肠局灶性病变(直肠息肉、直肠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等)。其禁忌证为单纯外痔、混合痔的外痔部分、肛乳头肥大、内痔血栓形成、痔核长期反复脱出、内痔纤维化者、直肠息肉疑有恶变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对硅胶过敏者慎用。自动痔疮套扎术的基本套扎法有两种, 即痔核基底套扎法和痔上黏膜套扎法, 前者是直接套扎痔核基底部(距齿状线1 cm), 后者是套扎痔核上方黏膜(齿状线上3 cm), 对于轻度内痔一般采用痔核基底套扎法即可, 而对于中度或重度内痔需联合采用痔核基底套扎法和痔上黏膜套扎法, 其联合套扎方式也多种多样, 有串联式套扎法、倒三角套扎法以及双串联式套扎法、三串联式套扎法、错位式套扎法等。
  
  自动痔套扎术操作要点如下。①套扎点至少应位于齿状线上1 cm, 切勿套扎齿状线区域和肛管皮肤, 以防引起肛门剧痛或重度坠胀感及肛缘水肿, 套扎部位也不宜过高, 应低于齿状线上3 cm以下, 套扎过高出现上提不全, 脱落出血时止血困难。②套扎深度应为黏膜、黏膜下层, 套扎过浅过少胶圈易脱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220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