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溶洞群
孙长青 秦岭南楚,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城――柞水。当年唐诗人贾岛游历至此,曾赋诗一首:“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未见半里平。道是樵夫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如今,随着西康铁路和西柞高速公路的开通,山城“蜀道之难”照明所用,二人即速回返,至头道门,蜡、蒿均已点完,知不能生还,便自垒石棺,坐化于此,他们的锡杖,在民国初卒被镇安县游洞的学生带走,二人骨骸尚存。”……
柞水石瓮,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夏天入洞,凉风习习;冬季入洞,暖气扑面。其“恒温”之妙,可谓四季宜人。当地政府还设想利用溶洞对某些疾病的奇特疗效,兴办“洞穴医院”和“洞穴疗养院”,物尽其用,造福人类。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柞水已将旅游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配套设施日益齐全。近年恢复了十多处明清古建筑群落,且开发了许多旅游新项目,别致的农家乐、乾佑河漂流等,可使人在领略自然风光、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饱览山里人淳厚朴实的民风民俗……
如今,亚洲第一长隧横贯秦岭,西康铁路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地行程,免去了人们翻山越岭之旅途劳顿。来去方便,今非昔比。国庆节前“西柞高速公路”将正式开通运行,40分钟即可抵达。山城柞水,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其负氧离子含量是西安的4倍以上,号称“天然氧吧”,被誉为“西安的后花园”。毋庸置疑,有着国家卫生县荣誉和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及石瓮溶洞群诸多旅游资源的柞水,必将成为现代都市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当您看了这光怪陆离、无奇不有的洞中世界;当您为大自然的造化神工惊叹之余;当您下得山来,在路边茶亭小憩,思索回味之时,您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溶洞溯谭
在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塞尔维亚和黑山与意大利边境一带有一个颇有名气的高原――喀斯特高原。那儿奇峰林立,怪石嶙岣,洞穴石窟,比比皆是。由于地质学家们最早在那里进行研
究的缘故,学术界便把地球上凡具有这种特征的地貌类型,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其实,全世界真正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并不在塞尔维亚和黑山,也不在意大利,而是在中国。
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一带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的“喀斯特”连成一片,由桂林至阳朔一线向西,一直延伸到滇东、黔南,可谓世界上最大的 “喀斯特”博物馆。它的总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规模比两个英国还大。其中尤以广西桂林最为驰名,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曾经有位外国地质学家目睹桂林山水连声称赞,并喟然长叹:与其把这种地貌称作“喀斯特”,倒不如称作“桂林”更为恰引不过,这种地貌在我国多集中分布于南方,北方仅有零星分布,大西北就更为罕见了。那么,溶洞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众所周知,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构成的。地壳则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沉积岩是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在地表分布达75%。其中石灰岩和白云岩等,系碳酸盐岩,属“可溶性岩石”,是形成溶洞的基础材料。
远在两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水流源源不断地把地球上风化了的岩石碎屑和各种可溶盐成分带到相对静止的海洋、湖泊之中,由于流速骤减,砗屑物质先行沉积,成为砂岩、页岩的物质基础。在干旱季节,当海水中的含盐量大于正常值时
柞水溶洞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