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砌块墙体砌筑施工质量分析
【摘要】混凝土砌块己广泛应用于框架结构填充墙和建筑外围护砌体中, 由于砌块自身收缩值较大的特性, 砌块墙体裂缝较普遍, 墙体质量不易控制。本文在总结大量工程应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控制裂缝的一在具体工程施工时, 往往存在由于配制砂浆不能做到计量准确, 而且因多种原材料质量也难达到试验室试配时的标准, 因此即使掺入规定的外加剂, 砂浆的质量也难达到标准的要求, 质量很难得到可靠的保证。
因此,砌块采用的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应符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860-2000的要求,其品种和强度等级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应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基础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地坪以上宜采用水泥混合砂浆,但不得使用掺粘土的砂浆,砂浆的掺和料或外加剂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温度控制缝
由于日照及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季节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框架梁下沿砌块顶部的水平裂缝,门窗洞边的角裂缝等。
温度应力是蒸压混凝土砌块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差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蒸压混凝土砌块墙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砖砌体高,很容易受温度变化引起变形导致墙体开裂,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出现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框架梁下沿砌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等。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二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
因此, m, m;距梁板底部约300 mm高的砌块墙体至少应间隔7 d,待下部墙体变形稳定后再砌筑;最上一皮斜砌挤紧,空隙处宜间隔7 d后用砂浆填实。对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砌体含水率应小15%,并进行干砌。对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在控含水率的同时,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在高温节砌筑时,宜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结构设计控制
目前我国常用的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有两种形式: 即约束配筋砌块结构和均匀配筋砌块结构。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缺少设计技巧、裂缝预防经验。
目前发布执行的有关混凝土砌块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已经初步形成为有机、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内容主要着重于将混凝土砌块作为建筑外墙外设保温材料的使用技术要求,而作为框架结构填充墙的砌筑细部构造要求并没有足够的细致的标准。
为防止或减轻墙体裂缝,设计人员应明确所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完善墙体细部抗裂构造设计。在设计时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抗裂构造措施:
增大基础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设置灰缝钢筋。
在墙体中设置配筋带,尤其是顶部一至三层。
在墙体适当部位增加设置构造柱。
混凝土砌块墙体砌筑施工质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