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技术知识
一、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
(一)树立良种意识 一些养殖户对丁雏鸡的选择,首先是价格廉价,而雏鸡是
否良种,仅局限丁雏鸡的外表,通过雏鸡的叫声、精神状态、是否有黑肚脐、大肚子等 外部特征来评价雏鸡的好坏,〜4周,再进新鸡.
2、切实做到隔离饲养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隔离饲养,预防
、 平坦开阔、排水方便、水质良好和 远离村镇、工厂、,进场人员要洗澡、更衣、 换鞋,, 鸟、防鼠、防蚊蝇等
.雏鸡的抵抗力很弱,容易感染疾病,为了保证雏鸡的平安,育雏期 间最好把饲养员封闭在鸡舍里.
3、要重视鸡场的环境卫生 鸡舍的环境包含鸡群的小环境(鸡舍)和大环境(生
产区).环境卫生好的鸡场,鸡群比拟健康,很少发病,一旦发生疫病也容易控制.
鸡舍的环境包含鸡舍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粉尘、有害气体的含量和病原微生物 , 要采取一切措 施为了鸡群发明良好的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
定期对鸡舍进行带鸡消蠹,可以降低鸡舍空气中的粉尘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对保 就会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和抗病水平, 诱发传染性鼻炎、 季节要注意解决好保温和通风的矛盾. 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 和产品(蛋、鸡)等的通道;脏道是专门运送鸡粪、死鸡和垃圾的通道.
场区内不能有鸡粪和鸡毛,要定期活扫消蠹,每周至少一次,必要时进行深翻土地. 死鸡不能乱扔,要急时搜集,进行蒸煮、燃烧或深埋.
从鸡舍活出的鸡粪要急时运走, 化处理.
4、增加饲养管理 首先要满足鸡体生长、发育、产蛋或长肉所需营养,如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脂肪、, 对每种营养成分有不同的要求, 体的免疫有重要作用,要保证供给.
当鸡进行断喙、转群、免疫或饲养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时,会发生应激反响,对维生 素A、维生素K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应急时予以补充.
二、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
春季舍外气温逐渐升高,自然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是鸡产蛋较为了适宜的时期,也 , 气候多变, 样在不同阶段饲养管理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
(1)春雏 即每年3-,对雏鸡 生长非常有利, 8-9月份开产,正是上年老鸡产蛋下降 季节,能弥补淡季市场鲜蛋供给的缺乏,且产蛋能延续到第二年秋末才换羽停产,经 济效益较高.
晚春雏 ,管理省事, 降低了保温本钱,育雏成活率较高. 新鸡在当年秋末冬初开产,顶峰期在春节前,鸡蛋 价格较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温度 雏鸡第一周的温度在35-36C, 卵黄没有吸收好,体质较弱,抵抗力差,采用高温育雏能促进卵黄的吸收,降低死亡率.
湿度 由丁育成期温度较高,舍内湿度较低,容易枯燥,造成尘埃飞扬,极易 造成异物性气管炎,因此,应定期增加湿度,鸡喷雾消蠹、也可在炉子上放一铁盆,定 期放入含氯消蠹剂, 65- 70%.
断喙 断喙的目的是为了了防治发生啄癖,一般第一次在 6- 10日龄,第二次在
14- 1/2 — 2/3,下喙断1/,会影 响采食和生长,断去太少,到产蛋时发生啄癖.
通风1 - 2周以保温为了主,但不要忘记通风,第三周应增加通风量;饲养后期 随鸡生长速度的加快,鸡只需要氧气亦相对增加, 保温的同时,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以减少舍内尘埃、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降低舍内湿度,使空气保持新鲜,从而到达减少呼吸道、肠道疾病发生的目的.
疾病预防 育雏期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鸡白痢、脐炎、肠炎、法氏囊病、球 虫等,应定期投放药物预防,.
2、后备鸡饲养管理
培育健康优质的后备蛋鸡群
选择品种和疾病净化良好的种鸡场购苗鸡. 在育雏前期,舍内温度应保持在32〜 20C,采用40瓦灯泡增大空中照明亮度,提供足够槽位,充分饲喂
养鸡技术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