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被去世”的功能语言学视角
李岗岗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三个元功能理论和语言评价理论,以“被去世”为例,对网络流行语“被+xx”的待殊结构和其特
殊意义的产生做了分析44
“被去世”的功能语言学视角
李岗岗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三个元功能理论和语言评价理论,以“被去世”为例,对网络流行语“被+xx”的待殊结构和其特
殊意义的产生做了分析・分析发现,这种特殊被动式因其盘义农达简洁有力而倍受欢迎,可视为交流工具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语言表
44
达形式变化的表现.
[关犍词]被动式:“被去世”:元功能;评价理论
2010年12月初,网络上盛传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文学家、中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12月8日,凤厘网引用南方都市报文章《金庸“被去世”事件呼唤微博自律》来澄清金庸去世的消息纯属谣言。⑴此前,在全国各大报纸、网站上都曾多次出现过类似于“被去世”的这种非常规的被动表达式(这里采用“被动表达式”这一说法以便于区别这种农达式和传统意义上“被动式”之间的不同),如:被失踪、被捐款、被就业、被开心、被小康等等。
“被去世”这一表达式违背了被动式使用的基本规则。因为被动意义的表达要求其谓语动词为涉及了两个动作参与者的及物动词,而像以“去世”等这类只涉及一个动作参与者的不及物动词作谓语的小句应该归于中动语态另外,在汉语言体系中,被动意义的表达也只能使用及物动词,像“去世”等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出现在被动式当中的。但是这种非常规的用法的存在及流行必然有内在的理由,非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必然表达了非常规的言语意义。本文你从功能语言学理论角度出发,分析这种特殊表达式产生并流行的动因以及其所蕴含的待殊意义。
一、汉语中的被动式
在语法学中,语态是描述句子中动词和参与此动作之主语之间关系的一个术语。当主语是动作的发起者(或之一)时,称为主动语态;如果主语为动作之承受者,称为被动语态。⑶
(一)“被”字式的产生与发展
本文中“被字式”既包括传统语法中的“被”字句,也包括“被+V”的词组形式。
汉语被动式的最初使用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⑴,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据蒋绍愚,曹广顺⑻研究,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十种。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被”字句
“被去世”的功能语言学视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