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扬州市甘泉小学 薛长政
教学目的:
一、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4、师:
他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谁愿意来做一做这个动作?指名做动作。
哦,抬头向上看,就是仰望;站在高处向远处看,就是远眺。做的真好。我还想问一问:你抬头仰望,再看什么呢?你极目远眺,又在望什么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我还想再问一问,此时此刻的李白和孟浩然,真的在欣赏蓝天白云、江上风光吗?
你从哪看出他们无心欣赏?(一会儿……一会儿……)
哦,烦躁不安的举动,暴露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愿触动藏在心底的惜别之情)
他们的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吗?谁来扮演李白,我来问一问他:
指名。
问:李白啊李白,你的老朋友就要和你分别了,你怎么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就是不说话呀?(不想说再见,怕对方难过)(精品文档请下载)
谁是孟浩然的知心人,我也问问他:孟夫子啊,孟大诗人,你就要乘舟远行了,你怎么也不说话呢?
是啊,在这相聚的最后时刻,他们谁也不愿提起分别得话题,都把依依惜别之情深藏心底。这是多么深沉的友谊啊,然我们再来读一读.(精品文档请下载)
齐读.
5、师:不忍别,终须别。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
出示:第三小节
用心地读一读俩人的对话,既要读懂他们的话意,更要读出其中的情意.
交流。出示李白的话,
“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指名读.
你们从李白的话中,读出了什么呢?(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人品、诗篇、六个“您"、兄长、老师等)指名读.
假设我们对孟浩然的生平有更多的理解的话,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
出示:孟浩然的介绍
孟浩然早年有济世之志,,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爱慕。他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许多诗歌传世。(精品文档请下载)
再次齐读。
李白的话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惜别之情)指名读。
好,刚刚大家不但读懂了李白的话,还读出了话中的浓浓情意。孟浩然听了这些话,又是怎样说的呢?
出示:
“王勃说的好:‘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精品文档请下载)
指名读。
从中你们又读出了什么呢?(对李白的抚慰)“永世不绝"是说——
指名说。(他们的友谊永不改变)是啊,不管是相聚,还是别离,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这长江之水永世不绝!多么感人的话别场面,多么真挚的朋友之情,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永不褪色的友谊!
(精品文档请下载)
分角色读。
6、师:把酒话别,想说的太多,然而老朋友终究是要走了-—
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此时此刻,杨柳含情,沙鸥有意,他们仿佛也不忍见这对朋友的分别,豪迈洒脱的李白,也不免黯然了——
出示:
友人登上了船,你看到李白-—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了,你看到李白--
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了,你看到李白——
友人早已远去,李白还不愿分开,难道他还有什么话想对远行的朋友说吗?他会说什么话?拿出你们的笔,写一写。(写在准备好的明信片上)(精品文档请下载)
(早些回来,路上保重,一路顺风……)
交流:(如时间允许,可多交流一些.)
万千思绪,满腔离情,李白再也按捺不住,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
出示,齐读。
此时此刻,这一首诗歌正是李白内心澎湃真情的自然流露,我们再读一遍,读出李白的心声——
齐读.
千年之后,当我们看到这飞檐凌空的黄鹤楼时,我们一定会想起这首千古绝唱-—
齐读.
7、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文人墨客都在传唱着一首首友谊之歌——
出示:
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岑参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李叔同说: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
7、总结全文。
8、作业。
创作一首友谊之诗(或一两句话),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附1板书: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饯别
李白 (友谊) 孟浩然
永世不绝
附2教后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后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