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一)
杨柳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
源于《诗经· 小雅· 采薇》
依之恋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 柳”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吴文英《唐多令》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 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歌声冲《点绛唇》 “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杜牧《雨》“ 一 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琵琶。 ”
(三)
丁香 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
如唐牛峤《感恩多》 “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 五代李煜《摊破完溪沙》
“ 青鸟不传
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
李商隐《代赠二首》 “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 各自愁。” 诗中的丁香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喻女子自己。面对黄昏 时清冷的春风,她哀愁无限,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四)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别愁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 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 杨花落” 和“ 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起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
(五) 落花
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古人云:“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 落花” “ 流水” 一去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
的感慨。 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
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
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
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六) 流水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情情长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刘禹 锡《竹枝词》 “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李煜《虞美人》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宋欧阳修《踏莎行》 “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春观《江 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七) 猿猴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猴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中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 唐杜甫《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赵嘏《忆山阳》 “ 飞 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
(八) 杜鹃鸟
杜鹃——(杜宇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朴,死
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李白《蜀道难》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白居易《琵琶行》 “ 其间旦暮
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