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守护高山的希望
——记保康县歇马镇莫家垭村教学点教师乔永斌
在保康县歇马镇莫家垭村,有一所特殊的“学校”:仅有7名一年级学生和10名学前班儿童组成的“复式班”。这里就是莫家垭教学点。这所位于海拔1400多米高寒山村的“
2
守护高山的希望
——记保康县歇马镇莫家垭村教学点教师乔永斌
在保康县歇马镇莫家垭村,有一所特殊的“学校”:仅有7名一年级学生和10名学前班儿童组成的“复式班”。这里就是莫家垭教学点。这所位于海拔1400多米高寒山村的“学校”,由于条件格外艰苦,如今只剩下一名教师在这里默默坚守。他就是乔永斌,也是一名因患骨髓炎而致腿部严重残疾教师。2012年教师节,他被评为“襄阳市模范教师”。2013年2月4日,他被评为“襄阳百杰·师德楷模”。
身残志坚 心系学生
今年52岁的乔永斌是莫家垭村人。1979年,18岁的他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家乡莫家垭当起了民办教师,在这里一干就是34年。
1984年,一向健康的乔永斌被诊断出得了骨髓炎,右腿骨头坏死。人住进医院,他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还没有康复的乔永斌就忍着病痛回到了学校,因为他不愿让孩子落下太多的课程。
不能走路,乔永斌就让妻子背着他走两里多的山路去学校。那时,村里“吃远水”,妻子每天把他背到学校后,还要回家走十几里路去挑水。看着妻子如此操劳,乔永斌心疼不已,可他始终放不下孩子们,只能咬着牙委屈自己的妻子。
2
1991年,乔永斌的骨髓炎再度复发,病灶在右手。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医生建议进行右手截肢。“没有右手,我怎么给孩子上课?”乔永斌拒绝了医生和家人的劝说,选择了保守治疗。胳膊化脓严重,他忍着剧痛,把竹筒插进伤口处导出脓水。最终,乔永斌挺了过来,可是,他的右手却再也不能写字了。
“右手不行,我还有左手。”凭着这股信念,乔永斌开始练习左手写字。白天授课,晚上练字,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他一段人生的传奇,他仅用了10天就学会用左手写字。
践行师德 爱生如子
莫家垭村的孩子们上学要走山路,最远的学生要走15华里,因此,学生们会把午饭带到学校吃。为了不让孩子们吃冷饭,乔永斌总是先给学生热饭,等学生们吃完后,自己再吃。“乔老师,孩子没吃早饭。”“你放心,在我这里饿不到。”这是家长不经意的委托,乔老师却给了家长最满意的答复。
2012年,保康县实行营养计划,乔永斌只需负责一年级7名学生的营养餐。可是学前班的很多家长也希望学生中午能在学校吃饭。因为工钱少,又按顿结算,很难请到临时工。他跟妻子商量,请妻子担当起这个临时工。每天课间操后,乔永斌按序给每个孩子的水杯倒满水。中午帮助妻子给孩子装饭添菜。每顿坚持有
3
“荤”,尽量做到每顿三个菜,品种经常换。乔老师说,原来那么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我的孩子已经成家,自己又有工资,咋还能从这(营养餐)中间赚钱?
学前班的万新怡,父亲有严重的精神病,母亲出走,全靠奶奶一人照顾,是班上的特困生,经常交不起午饭钱。奶奶说:“咋好意思呢?乔老师,你就不要再喊万新怡吃饭了。”乔永斌说,“即使我少吃一点儿,也不会让你的孩子饿着。别人的孩子都有饭吃,你的孩子饿着, 我也看不下去呀!”乔老师认为,只有和学生同吃一样的饭菜,在家长那里才有说服力。
为
守护高山的希望(演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