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富余教师分流与安置的若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虽然德育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尽管学校对德育工作也增加了投入,但德育工作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搞德育的同志有时会叫苦连天,抱怨说:“话也说尽了”、“活动也搞了”、“感想也写了”,,,每天忙道理。,这样的活动既达到心理疏导的作用,又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满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内在需求,又
某镇初一男孩,竟拿着5元钱试着到美发厅“泡”小姐;
提高了德育的可接受性。
如:心理游戏“洞口余生”就是让同学们在相互讨论中,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心理游戏“学会赞扬和欣赏”就是让同学们在探讨中,增加自信和相互了解,懂得赞扬和欣赏是与人和睦相处的关键。心理游戏“无声建塔”使同学们体验非言语形式的交流沟通技巧,培养团队分工合作精神。心理游戏“同心协力”让他们体会友谊和协作的乐趣,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心理游戏“打开千千结”,让同学们感悟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2、教师在日常管理中根据班级所发生的事情,按照学生内心的需求,机智地设置情景,使学生在情感体验或价值体验或行动体验中有所感悟,获得内省和强化或移情升华或自我教育,从而达到所预设的德育目标。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不交作业、顶撞老师、乱扔垃圾等琐碎事,班主任几乎会天天碰到,学生们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有改正之,也有阳奉阴违之或不以为然之,更有强词夺理之。究其原因他们认为这都不是事儿,其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差异颇大。此时,班主任借情设景,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这些都是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有位老师发现她班的学生扔垃圾有一个特点,不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内,而在垃圾桶的四周经常能发现纸团。老师讲过之后好了两天就又不行了。于是就派了学生专门观察是哪些人专门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外的,结果一段时间统计后出来的名单倒是与成绩不理想的人、成绩退步的人相吻合的。学生在这些数据面前非常惊讶于自己所养成的坏时不经意的习惯表现得十分鲜明和透彻,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直观性;然后班主任又将其移情到学习上:就像他们的学习一样,其实已经努力了,但就差这最后一股气,没达到目标就先算了;或者有人扔垃圾弹出了筐外,他就不高兴再弯腰重新扔一次,学习上就表现在犯了错就不愿改正过来,到头来还是没弄明白正确的是什么。最后升华至习惯决定命运。
1、少数教师对于贯彻实施“两纲”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还有偏差,总认为学校多考取几名重点高中人数才是硬道理,才能扩大学校影响力。因而在学科教学中还不能很好地自觉地有效地贯彻实施“两纲”教学。
2、在“两纲”教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进行实施、评价,如何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待摸索研究。娇气、自私、浪费、懒惰、软弱、缺乏爱心、自理能力、集体观念淡薄等“毛病”还是时常在孩子身上显现。
是课堂集中灌输,或是能省则省。
学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而做起来,则是另一回事了。这就是“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之间的分割,获得知识和性格成长之间的分离”现象。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之间的分割,获得知识和性格成长之间的分离因在学校里受到了“侮辱”,年仅12岁的少年从21楼自家卧室的窗口跳楼自杀;
小学生拨打“122”报假警,一度使某市的“122”报警台处于半瘫痪状态;
公共汽车上经常有一些中学生,甚至是女生,说起话来,满嘴污言秽语,旁若无
关于学校富余教师分流与安置的若干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