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人物形象塑造
【摘要】戏曲艺术综合唱、念、做、打等各种表现手段,用来刻画人物形象,推进剧情发展,表现戏剧冲突,揭示主题思想,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结合自己近三十年的舞台及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塑造,刻画人物。
【关为完成心理任务的手段,对心理动作之完成过程发生影响,形体动作对人物或观众来说才有实际意义和趣味。如果演员不信任自己的心理任务,那么也必然会不相信形体动作的真实性,或者说就不可能产生真实而有效的形体动作。所以,演员既要服从角色的行动逻辑,就不能是敷衍角色的行为。更不能装样而已,而必须是真实行动,然而对演员来说,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这种真实行动的本身,是一种艰苦的艺术创造。戏剧创作进入细排,就是磨练动作的表现力,动作磨练到什么程度,就是你在舞台上所作的每个动作,都必须让观众看到、看清、看懂,所做的任何动作必须有效,无效的动作做了等于白做。为了保证动作真实有效,就要作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动作层次
演员在自己的行动线中,必须明确动作层次,孰重孰轻,有意识地冲淡或强调。层次清了,行动的发展变化便可以使观众看得明白。否则,轻重不分,节奏不明,不但减弱动作的目的性,演员自己掌握起来也困难;同时,在创作中那些动作重要,应该强调:是动作的夸张,还是以音乐加强,都无法表现。如果没有这样使观众留有深刻印象的动作,人物形象就黯然失色,也难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二)突出主要动作
动作要“主次分明,变化无穷”,不能“平分秋色”。越是重点的动作,越集中体现其思想,处处都重要,就看不出真正的东西来。每个动作都想突出,最后什么也突不出来。凡是体现思想较为鲜明突出的,都属主要的动作或重要的动作。如果把次要的或无关紧要的动作,也去大做文章,甚至把拿手的技巧和手法都使上。这样不仅不能帮助突出主题,体现思想,反而会把思想搅浑,越显复杂紊乱。
(三)细致分析心理
内心活动是一切行动的基础的基础。所以,要重视挖掘角色的“潜台词”,把台词的深刻涵义细致的分析出来,并要充分领悟每一个动作的内在意义,产生大量的“内心独白”这样才能使动作的目的性更强烈,行动的热情更炽热,内心节奏更鲜明。
“潜台词’是角色的真实思想,是隐藏在台词中的”言外之意“或”未尽之言“。在舞台上正如在生活中一样,人们所说并不一定是他所想的,有时是为了掩饰自己,为了不便明言,或为了把话用另一种说法表达出来,或由于感动而找不出准确的字句……等。都会心口不一,“潜台词”是剧中所固有的,不是另加的,也不是创造的。所以说要“深挖潜台词”。
(四)如何选择外部动作和设计身段
生活是设计身段和选择外部动作的依据,生活既然是创造角色的依据,那么扮演一个角色时,就要熟悉这个角色的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详细观察和亲身体验,要让人物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活起来,慢慢融汇在自己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为创造角色积累素材。如果条件不许可,不能亲身去体验,也可以从日常生活对各类人物的观察,接触中对人物进行分析体会。
设计身段和选择动作,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找到角色特有的形体动作,因为每一个人的外部动作都是性格和内心活动的表现。
在生活中,当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在场的人们的反映是不可能完
浅谈戏曲人物形象塑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