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随笔作文
家乡的春节随笔作文1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美丽的村子,家乡的春节如它的风景一样,也是那么的精彩。
在我的家乡,春节一般在年廿八就揭开了序幕。人们起先忙乱起来,纷纷为过年做打算。办年货是最重要的,这天,每个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聚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心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相互讲吉利话庆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实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时常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起先,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闻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欢乐祥瑞。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夫们起先打算春耕,人们又起先了劳碌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随笔作文4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在我的家乡广西,最喧闹的时候非春节莫属了呢!
按广西的习俗,整个春节最忙的一天就是除夕了。不仅大人们忙里忙外,就连平常最贪玩的孩子们,也没有闲工夫去买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那么他们都在干什么呢?高个子的孩子和大人们一起去贴春联,而矮个子的孩子们则负责涂浆糊。除了贴春联,孩子们还要把家里进行一次“装修”,必需将家里的一切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着“除旧迎新”。到了傍晚,每家每户都忙着做团聚饭,厨房的烟囱里冒着白烟,桌子上摆着丰富的团聚饭,整个村子飘着阵阵芳香。等这一切都忙完了,孩子们把压箱底的新衣服拿出来穿,然后跑到街上去买鞭炮零食。到了晚上,以往一片漆黑的街道却彻夜通明,人们心里都默念着到12点钟的倒计时。新年的钟声最终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随着响起,透过灯光的窗户里,印着人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这一天晚上,即使很小的孩子都要等到鞭炮声完全停止才能睡觉,其他人都必需要守岁,而人们却毫无倦意。
正月初一,街道上也喧闹非凡。“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与“咚咚”的打鼓声不绝于耳。两头生龙活虎的舞狮在街道上跳动,舞狮的后面,唱京剧的人载歌载舞。街道上有一条长长的队伍,而队伍的中间,是一尊尊贵的佛像,佛像的两边,一人扶着佛像,另一人打着伞遮在佛像头上。据说不能让佛像晒到太阳,不然就是对神仙的不敬重……
春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春节时的喧闹依旧在我脑海中回荡。虽然我的家乡在农村,但春节时的喧闹气氛丝毫不比城市差呢。
家乡的春节随笔作文5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好像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始终打算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打算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快马加鞭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欢乐新年。可贫困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祥瑞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夜以继日、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在团聚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庆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由,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起先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时常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索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暖和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特别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欢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
家乡的春节随笔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