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增生厚皮症
第1页,此课件共22页哦
病例图片
第2页,此课件共22页哦
骨膜增生厚皮症
一、定义
二、临床表现
三、发病机制
四、遗传规律
五、诊断方法
六、治疗方法
第3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一、定义
骨膜增生厚皮症
第1页,此课件共22页哦
病例图片
第2页,此课件共22页哦
骨膜增生厚皮症
一、定义
二、临床表现
三、发病机制
四、遗传规律
五、诊断方法
六、治疗方法
第3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一、定义
厚皮性骨膜增生症(pachydermoperiostosis, PDP)又称Touraine-Solente-Gole 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疾病。该病在1868年由Friedeich首次报道,直到1935年才由Touraine、Solente和Gole明确提出并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疾病。
PD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PDP即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 PHO),它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外显率多变,遗传模式和机制尚不清楚,患者无基础疾病;继发性PDP,多认为与胸腹疾病、肿瘤或慢性病相关,较原发性多见。
该病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为9:1,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分别为1岁和15岁,多青春期起病,呈自限性,预后良好,有家族聚集倾向。皮损处组织学显示:胶原纤维增生、增厚。
第4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皮肤和骨关节为主,分别为:
(1)面部、头皮、手足皮肤增厚、粗糙,皮下脂肪过度增生。头皮或前额可出现典型回纹状头皮,面部皮肤可呈“狮面征”,下肢可有“象腿”样改变,面部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可有痤疮样皮疹,呈忧郁面容,杵状指趾多见(89%)。
第5页,此课件共22页哦
骨膜增生症面部皮损组织病理像
第6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二、临床表现
(2)骨关节放射线显示全身骨膜骨赘形成,特别是长骨远端及手足骨,可有骨皮质增厚,关节肿胀,部分患者有关节积液,偶有骨关节疼痛。
(见下图)
第7页,此课件共22页哦
骨膜增生症患者四肢X线影像图
第8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二、临床表现
(3)其他表现:头发和阴毛减少、男性乳房女性化。实验室检查:除骨放射线典型表现外,多无阳性结果。
第9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三、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与遗传性结缔组织代谢紊乱有关
1、神经理论:迷走神经刺激导致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导致骨膜增生厚皮症。
2、体液理论:生长因子或炎症介质的增加,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致使骨膜增生厚皮症。
第10页,此课件共22页哦
四、遗传规律
PDP是一种罕见的发育性遗传性疾病,属于多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见于男性,男女比例9:1,约1/3患者有家族史。
Martinez-Lavin等统计了英法德国132例PDP患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9:1,有家族史者占38%,67%患者有明显的起病年龄,1岁和15岁是发病的两个高峰段。Sinha报道过一个四代的家庭有10例患PDP,其中4例为儿童;Lam等也报道过3例PDP家族性发病,均有典型的杵状指(趾)、关节肿胀、长骨周围有新骨形成。所有PDP患者在儿童及青春期发病。
第11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五、诊断要点
骨膜增生厚皮症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性常因肝、肺及消化道疾病或恶性肿瘤而激发。本病男性多见。
第12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五、诊断要点
(一)原发性
1. 青春期后发生。
2. 前额、颊部皮肤明显增厚,出现皱褶,头皮增厚形成回状头皮,手足皮肤增厚,无皱褶,常有多汗;常伴有明显杵状指。
3. 四肢因骨膜增厚呈圆柱状,踝、膝关节肿胀积液。
4. 组织病理示长骨为主增生性骨膜炎,弥漫性不规则骨膜增厚。
5. 可伴智力迟钝。
6. 发病后5~10年病情可稳定不继续发展。
第13页,此课件共22页哦
五、诊断要点
(二)继发性
1. 中老年发病。
2. 骨膜增厚快而明显,常有疼痛,但皮肤病变较轻。
3. 组织病理同原发性。
第14页,此课件共22页哦
六、治疗方法
治疗上,原发性PDP以对症治疗为主,现在还缺少治疗干预可改善疾病病程的报道;继发性PDP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继发性PDP多认为与胸腹疾病、肿瘤或慢性病相关,较原发性多见。)
第15页,此课件共22页哦
1、炎症和疼痛的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和皮质类固醇是
最常用的治疗骨膜增生厚皮症的
药物。这些药物抑制环氧化酶活性
骨膜增生厚皮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