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口帮扶二十年.doc1 上海对口帮扶二十年 1996 年,中央安排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东部 9省(市) 和深圳、宁波、青岛、大连 4 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西部 10 个省(区、市)。经过几次调整和变动, 东西扶贫协作已形成为目前 9 省(市)、5 个计划单列市和 4 个大城市对口帮扶西部 10个省(区、市)的工作格局。而上海自 1996 年前后,已经相继对口帮扶新疆、云南、青海、贵州,以及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上海曾经以支内、支边、三线建设等方式, 支援中西部地区。而近 20 年来的对口帮扶,即是当年支援西部的一种延续,又赋予了新时代新的内涵。今年 7月 2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 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 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 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上海对口帮扶 20 年,确实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理顺鱼与渔的关系“上海所能、云南所需”,这是上海对云南帮扶的一个原则。 2 从 1996 年至今, 20 年来,沪滇经济合作累计实施项目近两千个,实际到位项目资金 亿元。上海企业――光明食品、金茂股份、上实发展等纷纷到云南投资。从投资规模来看, 确实不少。然而, 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不仅仅在于资金的投入,还在于共同创业,共谋发展。换言之,上海并非单一的采买当地农产品或者初级产品,也非纯粹的输入资金帮扶, 而是对云南当地企业进行产业培植。比如沪滇合作开通“携手”网, 让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直接进入上海消费市场,由此来分享终端市场的利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 年来,上海对滇投入产业帮扶资金 4 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 558 项,参与培植三七、茶叶、天麻、石榴、核桃、橡胶、葡萄、辣椒等特色产业, 建设成一批猪、牛、羊、生态鸡等养殖基地, 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 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和产业帮扶新模式。来自静安区的援疆干部、新疆巴楚县委常委、副县长周玉鸿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我们的产业援疆,以产业带动就业,统筹商贸、旅游等项目, 解决就业问题。”不仅在帮扶云南、新疆是如此, 在青海, 在贵州, 在四川等省区,莫不如此。今年 7月6 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到青海。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青海省东南部, 处于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 本身有着悠久的畜牧业历史, 而玛沁县大武乡哈隆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系由上海援建,占地 亩,由此搭建了“牧户+ 合作社+ 企业”的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与早前上海在云南所推动的“公司+ 基地+ 农户”如出一辙。新模式有效带动了周边牧民增收致富。 3 韩正在果洛考察期间, 曾赴哈隆村实地了解。在当地会藏语的工作人员翻译下, 藏族牧民才让多吉告诉韩正, 家里有 6 个人, 自己在合作社从事挤奶工作,这些年每年收入都在增加,现在年人均收入有 万元,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感谢上海的援助,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扎西
上海对口帮扶二十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