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易》有感
【读书笔记】读《周易》有感
原创: 贤尘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本着重在参加、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我尝试写下了这篇读后感,尽管并没全部读完,也不行能完华夏儿女自己继承,也只有流淌着华夏文明血液的我才能真正继承好自己的文化!试想假如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都学不好,怎么学好他国的文化?假设进、学不懂他国文化,退、守不住本国文化,如此进退两难,不中不洋,反倒成了老外们的笑柄了!
《周易》是升级版的《易经》,《易经》一般被认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群经之首",事实上它更是"群经之始",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这里的"周"和"易"字并没有唯一说明,可以包涵多项涵义〔其实这在古代很常见,目的是为了用最简单的文字来表达尽可能多的涵义。由此可推想出,后人但凡在历史或文化的探究中拘泥于某一种说法是否正确,都不免存在片面性,好比"盲人摸象"〕,以下仅列出较有代表性的涵义:
周:①周遍,表示范围程度,也就是易经的道理无所不在;
②周普,无所不备,周而复始之意;
③特指周朝,表示成书的时间。
易:①日月更替之意,【易】字在甲骨文中原本为【上日下月】的构造〔顺带一提,此时此刻的【明】字其实是【朙】的简化,【朙】字原代表太阳光照在月球外表的反射光,即特指月光〕;
②简易,即表达方式上的简易,全部的符号归根结底只有"阴"和"阳"两种〔计算机的设计灵感即源于此〕;
③变易,改变、运动,相当于"运动是肯定的"说法;
④不易,不变,运动改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⑤交易,此消彼长,交互、互动之意。
《周易》的成书过程一般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其中的三古和三圣分别指代:远古的伏羲氏、中古的周公周文王父子〔二人为一圣〕、近古的孔子,也就是:伏羲氏一画开天,缔造【先天八卦】;周文王父子又缔造【后天八卦】,并结合【先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孔子在【六十四卦】的根底上再为其撰文作注,命名为《十翼》,又叫《易传》,《易传》与《易经》的合称,便叫做《周易》。孔子曾删《书经》、《诗经》,修《春秋》,制定礼乐,但看到《易经》却恭尊敬敬地赞美它,读完后肃然起敬,担忧世人读不懂而创作了《十翼》,意在使《周易》插上翅膀翱翔于世界的天空,惋惜其志至今尚未实现,《周易》素来已然成为了"占卜算命看风水"的代名词,尽管《周易》的确能做到这些,但更有很多"大用"值得我去开掘,它也并非如我想象中所谓的封建迷信,记得以前曾在央视外语频道望见有西方的学者们乐此不疲地探究着《易经》,并在采访中讲得滔滔不绝,可见《易经》确有其科
读《周易》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