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民居的生态建构.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环境优美。豫西的康百万庄园(图1)。整座庄园面临伊洛河,背依邙岭,南望嵩山,靠近黑石关隘,东有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口,风景宜人。庄园按照我国风水理论中的“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理念选址,建于邙岭南半坡,南临伊洛河,处于闭风向阳的位置,并有充足的水源利于万物生长。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聚居的“向阳、避风、近水”的选址原则,反映了我国民居建筑选址的崇尚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环境经验。豫南的毛铺民居群包括楼上与楼下两个村民组,是明末彭氏家族由江西迁到此地建村形成。整个古落占地约60亩,是豫南地区保存面积较大、结构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2]。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图2),东靠白云山,西依打鼓寨。一条小溪在两山之间从村前由南向北流过,汉湟古驿道沿小溪通向南北。层层的梯田、转动的水车、石砌的房屋、神秘的祠堂,构成一幅典型的豫南大别山民俗建筑诗意地栖居画卷。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1.2建筑院落空间布局中的生态规划经验
 
河南传统民居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四面围合的院落式布局方式。民居建筑多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物厅堂和正房为主,以位于两侧的若干附属建筑物厢房为次,形成较宽敞的院落,并以此纵向展开组成多进院落,再横向展开组成多路的民居建筑群。这些虚实相间的院落空间序列,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很好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3],体现了民居建筑院落空间在解决采光与保温、通风与隔热等问题的生态规划经验。
 
从河南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庭院布局中可以发现,民居都能够依据实际情况通过院落空间的尺度与面积变化解决采光与保温、通风与隔热等问题。在豫北、豫东和豫西等地,因夏季炎热期相对短,冬季寒冷干燥,更需要良好的采光与保温,民居院落空间多宽敞明亮,由于院内空间宽敞,冬季受到太阳直接辐射的时间长而非常温暖。如豫北民居中的马丕瑶府第的院落布局特点是分居住区和祭祀区两部分,居住区为纵向紧凑布置的四进院落横向并列三路,中路作为最重要的一处院落,其厅堂露脸最多处达4/5,庭院空间敞亮;豫东民居中的开封刘青霞故居的院落布局特点是纵深方向紧凑,三进院总纵深不到54m,这与当时开封的用地紧张有关,但故居的庭院相对宽敞,即正房的窗户外露(露脸)比较宽敞;周口商水县的叶氏民居的院落布局特点是外紧内松,庭院宽敞,三进院总纵深67m。整个院落中的厢房间距大,使正房完全露脸,创造了宽敞明亮的庭院空间;商丘虞城县任家大院院落布局特点是以主轴线为主干,在纵向上多路并进,三进院总纵深近70m。正房主体突出,通面阔尺寸较大,三间正房全部露脸,庭院十分敞亮;商丘穆氏四合院中现存二进院的庭院十分宽敞。豫西民居典型代表康百万庄园的中院(3号院),,,院落明亮精致。豫南因冬季寒冷期较短,夏季相对湿热,民居建筑更需要良好的通风与隔热,这里

传统民居的生态建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燕燕盛会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