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池疏浚施工方案1
相对湿度:80%
、地质条件
①耕植土(人工填土)层、②粉质粘土层、③粉土层、④细砂层、⑤卵石层、⑥中泥船开挖
挖泥船横、纵移动
基槽的测量验收
下道工序施工
运泥船靠停挖泥船
运泥船装泥
运泥及抛泥
运泥船返回
施工前准备
测量定位系统的建立
港池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方法
测量定位系统的建立
由业主给定的坐标控制点,建立码头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依工程建设的需要,建立施工自定义坐标系。
施工时,挖泥船顺长江方向定位,港池开挖由于最大宽度为25m,根据拟选用的抓斗式挖泥船舶开挖宽度,港池挖泥区域无需纵向分条施工,挖泥船施工采用GPS控制。
港池开挖施工区域图
挖泥船驻位、定位
1、定位浮鼓的设置
在港池开挖区域上下游各100m处,设置两列定位浮鼓,每列2个,浮鼓间距100m,浮鼓下设15t锚块。
2、挖泥船的粗定位
挖泥船由锚地通过设置的定位浮鼓驶入施工现场水域,立即按照已经设置的合适的定位浮鼓的位置,带缆于浮鼓上和设置于岸上的地牛进行粗定位。
3、挖泥船准确定位
挖泥船粗定位完成后,通过船用双GPS,对挖泥船进行准确定位,并系紧各条缆绳,方可进行挖泥作业。
4、挖泥施工定位
挖泥船驻位完成后,根据建立好的施工网格,对挖泥进行定位(船舷对准施工导标),施工区域由上游向下游进行施工。一抓挖泥结束后,根据抓斗张开的实际尺寸,由设置于船上的抓斗移动刻度,操作手进行下一抓的挖泥。当一个断面挖泥完成后,由船长指挥移船进行下一断面的挖泥。挖泥施工示意图见下图。
港池挖泥示意图
挖泥方法
1、挖泥原则
(1)综合考虑码头的规模和总工期,港池开挖总方量和对应的阶段工期,并依据船舶配备及效率计算,确定配备1个挖泥船组(1艘8m3抓斗式挖泥船和1艘500m3自航式泥驳)。
(2)考虑到港池挖泥深度较大,需要进行分层挖泥,有基岩层的还需要进行炸礁施工,每层按所划分的挖泥区域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挖泥施工。在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尽量减少挖泥船的起锚,以提高工作效率。
2、开挖方法
抓斗开挖采用“横移挖宽,纵移挖长“的方法进行。
挖泥船每次后移长度即船的纵移长度等于抓斗张开长度减2m(前后各1m),纵向施工完成后的挖泥船横移宽度决定于挖泥船宽度减2m。上述挖泥船纵横移长度都是基于防止漏挖的原则展开的。
挖泥船作业的横移宽度由所用挖泥船宽度决定。具体方法如下:每一挖泥区开挖前,应根据所挖港池的宽度和挖泥船宽计算该港池横向几次开挖。横向开挖次数用下式计算:n=b/(a-2)
式中: n……………横向开挖次数,计算后进位为整数
b……………港池挖泥宽度(m)
a……………挖泥船宽度(m)
挖泥船纵向挖完一个港池断面后,应绞锚前进一定距离开始下一断面开挖。前进(即纵移)距离等于抓斗张开长度。实际量测所用抓斗的长度即为每次挖泥船的纵移长度。本区所使用的挖泥船抓斗张开长度5m,纵向前进一个斗位距离控制在3m,前后各压1m,防止漏挖。
3、挖泥底标高和平整度控制
本工程采用8m³抓斗式挖泥船,分层开挖,当挖至设计底标高。为控制好港池底标高和平整度,挖泥时需控制抓斗下落深度,即利用已有所挖点位的岩面标高,在钢丝绳上作控制标记,利用平面高程减取钢丝绳长度就可得到港池的开挖高程。控制抓斗的开挖间距,由于在开挖过程中,已抓过的泥面和没抓过的原泥面有一定的高差,抓斗在该区间会出现“倒斗”现象,反映在钢丝绳上会出现倾斜,因而可以控制下一抓与上一抓重叠在1/4-1/3抓斗范围内,如遇到地质不良地段,重叠的范围可适当加大。
4、边坡开挖
本工程港池挖泥边坡为1::。由于抓斗不可能挖出斜坡,故施工中按照“下超上欠,超欠平衡”的原则垂直进行港池开挖,最后形成设计要求的边坡。
5、 施工记录
挖泥施工前把建立好的总挖泥施工分区图和各区段纵向挖泥分条图交给挖泥操作手,挖泥操作手必需随时在所挖位置做好挖泥记录,以防止每作业班交接过程中漏挖及重复施工。
6、挖泥弃土
利用泥驳上自带的GPS定位系统将泥驳开向航道部门指定位置进行抛渣。抛渣前需征得航道等有关部门的同意。
质量验收标准
1、港池疏浚工程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严禁存在浅点,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的开挖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
2、边坡的开挖范围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清渣完成后采用硬式扫床检查,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