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教学设计
相识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实力。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②沟通: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③引导:(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行以从刻度1起先画起呢?假如这样,应当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假如从刻度2、3起先画呢?
[说明: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小结: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沟通。
(5)数一数。出示1根纸条,几分米?2根……9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10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伸手比画一下,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表示?(1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说明: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加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育估计实力。]
三、总结
1.提问:我们今日学习了什么?(分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我们已经相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依次排一排吗?
[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视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相识。]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册第1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填一填,再组织沟通,启发学生说清晰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视察。
2.指导完成练习册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理由。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推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相识米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4-65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依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推断与思索。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仔细、细致的学习看法和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疑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相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究竟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可以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假如要通过详细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劲,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自然进入今日的学习内容。
教学打算
小
认识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