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s("print");s("hzh1");s("hzh2"); 1. 物质由分子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 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 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 还可以用" 排水法" 测量固体的体积 6. 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 左物右码" 7. 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 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 密度不同) 8. 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 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 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 水的密度: ρ 水=×103kg/m3=1g/cm3 1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 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 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 声音的高低)②响度( 声音的大小)③音色( 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 防治噪声三个环节: 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 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 声速和光速) 19.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 或都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 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 不用分段) 24.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 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 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 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个)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1. 惯性现象:( 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3. 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34. 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5. 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6. 利用连通器原理:( 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7. 大气压现象:( 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8. 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39.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0.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41. 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