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着眼词句品味诗文情韵.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着眼词句 品味诗文情韵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 着眼词句 品味诗文情韵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 披文入情;探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B)―0022―01
  
   我国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作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这句话不仅提示了“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道出了读书者也应“披文入情”探求文章真谛的道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偶有所得,略陈愚见。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是文章表情达意的基石。作家为文讲究“炼字”,常有“无一字无来处”之妙,因而,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美传。不必举“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句,但就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美文,字斟句酌,寻幽探微,就能引领学生陶冶性情,感受人文气息。
  
   一、着眼虚词,品味文言情韵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以情动人。要想使课堂妙趣横生,情趣盎然,教师应删繁就简,打破淡处生奇,于无疑处激起波澜。例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开头秦晋兴师问罪,大兵压境,弹丸之地的郑国危在旦夕,而文章结尾,晋文公却发出了“吾其还也”的无奈叹惋。笔者在教读时,在讲清背景及经过时.只抓住了此句中的“其”字顺势一问:这一“其”字包含了晋文公怎样的心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烛之武怎样的形象?回顾全文,我们可以看到,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老臣烛之武临危受命,坦然镇定,陈述利弊,智说秦伯,使其撤兵。晋文公眼睁睁地目睹这一情景,料知孤掌难鸣,胜负难料,所以发出了“吾其还也”的感叹。这一“其”字中既包含着晋文公的无可奈何,又包含着劳师袭远无功而返的愧疚。经这样一点拨,烛之武那涉足大国,不卑不亢,从容陈辞的高大形象,再次跃然于同学们的眼前。
  
   二、着眼字词,品味诗歌意境
  
   字词是作品的基石,理解、把握诗意并非只要求学生会译解诗歌中的每字每句,而是要让学生依据字词揣摩品味,感悟出词语丰富的意蕴来。如教学柳永《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如果单调地解释,学生对此句的理解并不深刻,如若换成“今宵梦醒何处”会怎样?有比较才有鉴别,经过这一比较,学生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更加感受到别情最苦。作者想到别后的生活是那样的孤独失意与寂寞,无以消愁,只好借酒,醉卧柳岸,残月当空。这一“酒”字,意蕴何其丰也!
  
   三、变换词序,品味诗文情韵
  
   汉字结合灵活,表意丰富,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截然不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味便能更深层

着眼词句品味诗文情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6281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