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专题研究
第三,它是一个动态开放体系,它的形成是本地原住民文化与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自成体系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徙,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同时吸收其它文化要素,不断发展至今,辛亥革命至今,主要包括中华民国及新中国两大发展时期
潮汕文化进入“海滨文化”重点发展时期
汕头开埠(1853年),潮汕文化逐渐向“海滨文化”发展,潮汕地区发展中心逐渐向汕头转移
市场观念、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增强
出现多次近代潮汕移民高潮
“契约华工”与自由移民相结合的移民方式,潮人遍布全球各地
潮商发展,在世界影响力加大
潮商逐渐成为中国传统三大商帮之一,素有“东方犹太人”的
杰出代表:张氏兄弟、庄世平、
美誉,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李嘉诚、马化腾等
文化教育科技进一步发展
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潮汕地区发展再次进入新时期
饶宗颐及潮学研究兴起
第三章“解构”
一、潮汕文化构成元素
潮汕文化是由多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文化体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它是在古闽越文化基础上,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同时融合畲蛋俚等族文化及外来文化而形成的。
表二:潮汕文化构成元素
二、潮汕文化内容体系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文化系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潮汕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潮人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对于潮汕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饮食文化
潮汕饮食文化是潮汕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内容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是在潮汕地区特定的气候、水土、物产等诸多因素及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潮汕饮食最杰出代表为潮汕工夫茶、潮州菜及潮汕小吃。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潮汕地区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是潮汕家家户户几乎不可缺少的必备品,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所谓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时必须很“工夫”(“精细用心”)的意思)。
潮汕工夫茶有器具精巧、方式方法精致、物料精绝、礼仪周全等特点。
潮汕工夫茶以下三要素缺一不可:乌龙茶、工夫茶具、瀹饮法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苏罐”等精美茶具,通过完整的程序,周全的礼仪去冲沏乌龙茶,整个品茶的过程就是工夫茶道的演艺过程。
工夫茶常用的茶叶是乌龙茶,乌龙茶品类繁富,比较出名的有凤凰单枞、铁观音、武夷岩茶等。而工夫茶具极为讲究,主要包括茶壶、盖瓯、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砂铫、羽扇等。
一般工夫茶的烹法包括以下几道程序: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汤杯、洒茶、品茶
工夫茶道也是工夫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和、敬、精、乐这四个字。其中“和”与“敬”是工夫茶的总体精神 ,“精”是工夫茶的本色 ,“乐”是工夫茶的灵魂
关于工夫茶的重要著作有: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俞蛟的《潮嘉风月》。
潮州菜源于广东潮州(今潮汕),简称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与广州菜、客家菜并称为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潮府馆展现以潮州菜为核心的潮汕文化,是广东五馆之一,。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上,潮府馆作为中国饮食唯一代表,潮州菜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潮州菜具有岭南文化特色,主要有烹饪海鲜见长、郁而不腻、荤菜素做 、汤菜鲜美、用料广泛、刀工精巧、注重造型、口味清纯、讲究食疗养生、辅以各种佐料(酱碟)等特点,其中最大特点是借重海鲜、注重生猛清鲜。
潮州菜主要的烹调法有:炆、炖、煎、炸、灼、烧、炊(蒸)、炒、泡、扣、清和淋等10多种方法。其中炆和炖使浓香入味,爆炒使爽脆香滑,炊、清、泡、淋能保持原汁原味。
比较出名的潮州菜有明炉烧虿、油泡螺片、潮州冻红蟹、生炊肉蟹、生炊膏蟹、鱼皮饺子、潮汕砂锅粥
此外,潮菜筵席也自成一格。例如:大喜席用12道菜:其中包括咸、甜点心各一件。喜席有两道甜菜,一道作头甜,一道押席尾,头道清甜,尾菜浓甜,寓意生活幸福,从头甜到尾,越过越甜蜜。有两道汤(羹)菜,席间穿插上功夫茶,解腻增进食欲。
潮汕是小吃驰名的地区之一,许多小吃不仅为本地人所喜爱,在外地也是脍炙人口的。在全国优秀小吃品种评定会——“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已有8个潮汕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
潮汕小吃有“材料简单,味道独特”“秀色可餐、情趣盎然”“注重养生,追求时尚”等特点。比较出名的有西天巷蚝烙、老妈宫粽秋、乒乓粿、炒稞等。
(二)建筑文化
“潮州厝,皇宫起”流行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