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青山碧水映湟水情.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山碧水映湟水情
冯潇慧 摘要:西宁湟水森林公园设计中,通过园林造景的手法,形象地将西宁城市母亲河――湟水河流域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呈现出来,记载和表现湟水河流域的地理形态和人文风情,传达人们对母亲河的敬仰。以河湟文化为主题表现源、华夏之光、塞外江南、彩陶拼图,各景区由一条形如飘逸的藏族哈达的人工溪流串联起来。
公园主体骨架景观层次分明,表现感强烈,主园路贯穿全园,景区分布错落有致,设计力争做到步移景异,流畅的景观观赏序列避免造成“走回头路”,使游客在公园中能有节奏地了解河湟文化精髓(图1)。
――北部山坡保留林区
该景区位于公园北部山坡地带,原有植被经过十多年的植树造林,已初具规模,其中以杨树为主要品种。本次设计在保护原有森林景观和地形肌理的基础上,精心布置,去芜存菁,适当进行林相改造,丰富植物群落,并适当增建休息亭廊,同时加强对林木与山体的保护,使之能构成一个生态的郁郁葱葱的近郊森林景象,山顶设置听风雨亭为游客登高揽胜提供最佳观赏点。每当炎炎夏日,游客可以在林下三五小聚开展室外聚会活动,或独自静养,感受大自然的芳香,体验夏都的清凉魅力。

通过景观描述青海作为三江之源的母亲情怀,以及藏文化的发源启示,公园主人口采用引导视线的对景设计手法,“湟水情”景石雕塑与大门框景结合形成入口空间,景观大道终端临湖下沉式溯源广场展示文化之源的广阔胸襟,置石屹立承载着对历史的记忆,树池、景观构架作为广场景观序列的点缀,使广场空间更丰富生动。

以民歌“花儿”艺术为代表的青海民间文化是河湟文化的体现,河湟谷地草美羊肥,塞外江南正是取材于湟河流域山青水秀的自然地貌景观,以水系为景观表现主体,从位于公园北侧的解放渠引入水源,与具有沉淀、净化功能的沉淀池结合,设计小型观赏湿地,利用现状地形高差设计几级跌水景观,能更形象地展现高原湿地到江河汇聚的意境。水系两侧是疏林缓坡,水边设置休息茶室,木栈道蜿蜒穿行在湿地中,与背景森林公园相呼应,营造出绿影婆娑、野花烂漫、流水叮咚的塞外江南之景(图2、图3)。

河湟文化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进程的重




要标志,它以鲜明的风格和较高的水准在中国早期文化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该景区重点体现河湟文化的人文精神,通过三组围合空间的弧形景墙,以浮雕、刻文的方式表现其丰富的诗词文化、民间传说、典故以及河湟流域文明的发展进程,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片段,唤起人们对于华夏文明起源的追忆。

融入西宁柳湾彩陶文化,以公园南侧碑林和儿童活动广场为景观表现载体,通过碑林的石刻和儿童广场镶嵌的彩陶地砖,突出彩陶的鲜艳色彩,重现当时彩陶的制作工艺,同时借彩陶丰富、艳丽的色彩来烘托儿童活动广场的活泼氛围。

4 绿化种植设计


,满足景观、休憩、疗养、保健、科研、保护生态环境等功能要求,森林植被以人工杨树林为主。
。在保护好现有植被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对自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抚育改造、病虫害防治、林木防火工作,不断提高森林和群落的质量。
,适地适树的原则,保护、改造、营造相结合。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增添四季景观树种,丰富林相,在突出区系地带性植物群落特色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藤草相结合,兼具四季景观的森林植被。
。色彩是大自然的化妆师,缤纷的世界因为有了色彩的点缀而变得更加美丽,一个公园的精彩,除了在功能上的完善,景观结构丰富,更少不了色彩的装点,更甚者,色彩能起到画龙点睛之笔。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色叶植物及观花植物的色彩特别鲜艳突出,在绿化种植中重点考虑相应植物群落的布置,体现西北地区植物景观特性。做到突出景观主题意境构思和游赏要求,有计划分片分重点地调整林相,与其他造园元素相得益彰,构成和谐有内涵的公园景观(图4)。


设计中,根据西宁的地理特点和植物景观特征,巧妙运用植物色彩与环境色体现四季景观特色,烘托景点的主题特征,呈现冬雪乍融、嫩草初绿的春景,绿染夏都、姹紫嫣红的夏景,红叶翩翩、金杨摇曳的秋景,大漠孤烟、白雪皑皑的冬景,全园根据景点布局划分四个植物特色园区。

主题园地势平坦,灌溉维护条件相对较好,所以除了要充分保护利用现状的大乔木,多选用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外,可以选用多种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黄

青山碧水映湟水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李十儿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4-22